原创: 金华 吴江通 昨天
“吴江通”连续三年勇夺全国冠、亚军。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熯 饼
暮春四月,清明节气,江南的春天温暖和煦,空气中带着湿润而潮热的气息。这样的天气最适合做麦芽塌饼,婆婆打来电话,要我回去帮忙做饼。四时八节,婆婆会做各式各样应景当季的点心。只是岁月不饶人,年近七旬的年纪让她对付起大团的米粉有些力不从心。当然,婆婆也有意把这份手艺让我传承下去。
麦芽塌饼
麦芽塌饼的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婆婆得提前很久就开始准备。大麦浸水发芽,再晒干磨成粉。从田间挑来做麦芽塌饼的必备野菜“鼠曲草”,洗干净煮烂后和在米粉里,加入适量的麦芽粉。做麦芽塌饼不用糯米粉,得用粳米粉。麦芽粉、草头、粳米粉的配比是技术活,配比不对麦芽塌饼不甜、不软。麦芽塌饼做好了得放在团匾里,盖上塑料薄膜“出汗”。这是麦芽塌饼好吃的关键步骤。静待时光的发酵,麦芽粉含有丰富的淀粉酶,能使淀粉转变为麦芽糖和糊精,具有开胃、健脾、消食等功效。
制作麦芽塌饼的原料(鼠曲草、大麦芽、粳米粉)
做好的饼子排放在平底锅里熯。“熯”是俗语,就是小火慢慢烘烤的意思。我们的麦芽塌饼是最传统的做法,完全就是熯熟。饼子排放在平底锅里,家用的平底锅一次可以放十二个,浇三汤勺熟菜油。做麦芽塌饼得用大量的油,且必须是菜籽油,不然就没有那个香味。饼子放入锅中浇上菜油得马上加入一碗的麦芽粉泡出来的水,再盖上锅盖一阵焖煮,煮到饼子变色,翻个身再浇上三勺菜油焖煮片刻,到汤水收干,关火焖一会儿,出锅前撒上炒好的熟芝麻。麦芽塌饼是不放糖的,甜度和软糯全靠麦芽粉控制操作。别的糕团都要趁热吃个热乎劲儿,这麦芽塌饼却相反,一定要晾凉了吃才够甜够味,热的时候发酸,还不够甜。
熯饼
做好的麦芽塌饼色如墨玉,清新甜美。咬一口,饼里有春天和乡土的气息。
腌 蛋
吃过麦芽塌饼,立夏来临了。吴江习俗,立夏当日,小孩子都要在胸口挂上用五彩丝线编织的网兜,里面装一个咸鸭蛋。小孩子挂鸭蛋,有压邪的意思。苦夏来临,吃了咸鸭蛋,有压住重量不“疰夏”的寓意。
立夏挂蛋保平安
就如同酱黃瓜不是长在酱缸里的黄瓜一样,咸鸭蛋也不是咸鸭下的蛋。在我们八坼社区的汤华、黑龙等村,制作松花皮蛋和咸鸭蛋的历史从明朝就开始了,新鲜的鸭蛋放入事先配制好的料液缸中,料液配方由一定量的纯碱、生石灰、无机盐和水等组成,封缸浸泡25—35天后出缸就是松花皮蛋。换一张配方,用黄泥加上黄酒和盐,调匀后包裹在鸭蛋上面,还是浸泡近一个月,就成了金黄流油的咸鸭蛋了。
八坼皮蛋
而民间,主妇们则家家都在忙着自己腌制咸鸭蛋。家家都有制作咸鸭蛋的妙方,由一代代的主妇心口相传。稻草灰和上少量的黄酒,酒甏泥加上黄酒,加上一定配比的盐用木槌搡烂了,把洗过晾干的鸭蛋在这泥灰里打个滚,再一一收藏在坛子里。
传统腌蛋
接下来全家人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耐心等待。比重较大的氯化钠分子穿透蛋壳深入到蛋白、蛋黄。一个月的潜移默化,鸭蛋完成了咸鸭蛋的蜕变过程。在时间的作用下,化平常为神奇。
滋滋冒油的咸蛋诱人食欲
夏天来临了,咸鸭蛋是最好的下饭菜。蛋白柔嫩,蛋黄丰腴,有时候一筷子捅下去,蛋黄里的油会飚到身上。
吃 豆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吃蚕豆的日子永远固定在农历的立夏。要是那一年的气候偏冷,立夏那天的蚕豆根本就没有长足。
蚕豆
奇怪现在的蚕豆立夏之前十来天就已经长得非常饱满了。母亲说现在的气候比以前暖和,农作物也比以前长得快。刚上市的青蚕豆最好吃,蚕豆得现剥现炒,新鲜的蚕豆色如翡翠,粒粒珠玑。用热油爆炒后加盐加糖加水稍煮片刻,出锅前抓一把细葱,那蚕豆一粒粒油光锃亮,吃在嘴里清香肉嫩,唇齿之间似乎有着原野的清新。
新鲜蚕豆清炒最是美味
蚕豆似乎是最不经吃的东西,长得比春笋还飞快。昨天还是小小的豆荚,第二天就已经是饱满的一支了。从立夏算起,就开始了每天有蚕豆吃的日子了。从开吃到结束,满打满算,也不过十来天的时间。过了这个季节,要吃青蚕豆只有等到明年了。因着它的时不我待,每年蚕豆上市的季节,我总是从刚开始的青涩一直要吃到最后落市的老硬。
咸菜炒豆瓣很下饭
包 粽
端午节吃粽子是旧俗。其实不仅仅是端午节,一年里至少有三次吃粽子的机会:清明、端午、冬至。小时候住在乡下,从前乡下的端午粽,甜味的是灰汤粽,咸味的是豆瓣粽,现在都难觅踪迹,倒是值得写出来馋痨大众。
灰汤粽
农家包粽子,一应用料都是自家生产出来的,连包粽子的箬叶也是自家种的。箬叶种在屋后的竹园里,矮矮的一丛。每年端午前祖母要包粽子了,我总是特别起劲。采箬叶,剥豆瓣,这些都是我的活。箬叶要采叶子没有破损,又长得比较肥美的那种,采下来后到河里洗干净,然后剥豆瓣。
包粽子
祖母忙得不可开交,糯米和赤豆淘洗过后晾干。门口的稻草垛上拔出几捆稻草,细细挑出清白的柴芯,也洗干净备用。灶膛里的草木灰出在簸箕里,架在木桶上,加热水把草木灰冲淋后沉淀,得到的那层微褐色的水滗出来,就是灰汤。
糯米拌赤豆包成粽子加灰汤水煮熟的就叫灰汤粽。豆瓣拌糯米加点盐,包出来的粽子就叫豆瓣粽。粽子用新鲜的箬叶包好,拦腰用稻草捆紧了上灶焖煮。吃端午粽的时候,天气已经开始热了,而这两样粽子正好都适合冷吃。
灰汤粽的制作
灰汤粽在烧煮的时候,就有极为清凉的香味飘散出来,烧好的粽子黏黏的,晾凉了,剥出来是黄褐色的,那米粒真是粒粒晶莹。吃在嘴里有一股清冷的香。豆瓣粽煮熟后,豆瓣已经酥软得和糯米融为了一体。雪白的粽子上点缀着点点碧绿,鲜美而清新,根本不需咀嚼就滑入肚中了。
做 酱
吃过端午粽,马上就要迎来江南独特的黄梅天了。在梅雨季节来临之前,主妇们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必须争分夺秒抓紧完成,那就是做酱。
黄豆酱
黄豆淘洗干净焖熟后捣烂,加上适量的面粉做成一个个的小饼子,麦秸秆做一个温床,让一块块的小豆饼安睡在上面,细心的主妇似乎生怕这些小豆饼着凉,还要轻柔地给它们再盖上一层麦秸秆的被子。这些小豆饼,被亲切地称之为“黄子”。这待遇,似乎真的是“皇子”。
豆饼
漫长难熬的梅雨季节过去了,天气一下子从湿漉漉转换为火辣辣。麦秸堆里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小豆饼已经长满了绿色的霉斑。选一个好天气,把这些小豆饼拿出来,用刷子刷去表面的霉菌霉毛,在太阳下暴晒几天。还是挑一个绝好的大晴天,晾一缸凉开水,加入一定比例的食盐,把黄豆饼掰碎了放进去搅拌均匀。
晒酱
清晨,在太阳还没出来之前,主妇用筷子细心地翻捣着酱缸,让逐渐浓稠的酱料均匀地接受阳光的照耀。深夜,庭院里的酱缸默默接受着月光的洗礼和露水的浸润。日夜更替,时光流逝,只有占尽了天时地利,吸收了日月精华,才会成就一缸鲜美的黄豆酱。主妇们依仗着它,在漫漫暑日里搭配各种食材以飨家人。
美味八宝酱
这些从前的江南美食,以前都是家家自制。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家常美食,浸润了朴实的岁月,丰富了平淡的日子,隐藏着母亲的美食密码,现在却渐行渐远了……
—END—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