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值班,和李娜姐在办公室听了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少年中国说》和《核心素养下阅读教学的变革》的讲座,收获很多,思考很多。
1.语文,是“根”的艺术。
海德格尔曾经说过:语言是存在之家。你用汉语来说话,你就在中国思想中;你用缘分来说话,你就在佛家思想中,学汉语就是学做中国人。听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党的教育方针,如果说学生学汉语就是学做中国人,那么我们老师教好语文就是立德树人。孩子们的发展语言的过程当中,就应该藏着一条不可忽视的暗线,道德素质。
2.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要让他们学到以下几个方面:有礼(道德的力量)、有理思想的力量、有力(针对的力量)、有节(人格的力量)、有度(妥帖的力量)。这一点我平时也有注意,但是没有系统地、认真地去揣摩。学生语言背后的思维品质,人格修养、辩证关系都是值得语文老师关注的。
3.教学是“慢”的艺术,要形成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与良好习惯,是天长日久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素养是长期积淀的结果。学生在课堂上学方法,但真正形成能力和习惯,还是要依靠课下长期、大量的练习。
4.我们要无限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愿望,学会的可能。这句话我非常喜欢,每一个孩子在上课之前,都对课堂怀有期待,也许是认真听讲学到知识、也许是回答优秀得到表扬,也许是不出差错不受批评…不管是什么初衷,都是好的,积极向上的。我们要做到保护自信心、保持期待感,更要做到不否定,不忽视,不伤害。
5.教的完整,不如学的充分,慢的教学就是要“吝啬”知识,“浪费”时间。这句话引发我很多思考,首先,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能太多,否则会导致学生瞻前不顾后,总感觉自己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一节课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效果欠缺。其次就是“浪费”时间,我认为这里的浪费时间,指的是让孩子有大量的练习和消化的时间。因为学不会就用不好,用不好就不能形成能力,最后只能被遗忘。最后就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取舍问题,一节课四十分钟,能做的、应做的、必做的罗列出来,拣重点、捞难点、依据学情找结合点,该抓的抓牢,该放的放掉。教师教的完整是其次,学生学会了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