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过孩子的“挑战”:无论你说什么,他都故意站在你的对立面。比如你让他吃饭他非要吃零食,你让他写作业他非要看电视……
有时面对孩子的挑战行为,父母会觉得非常苦恼,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难题。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本书《孩子:挑战》就给了一些可操作的建议。
这本书的作者是鲁道夫·德雷克斯,在育儿领域中有长达40年的经验。作者通过家庭关系咨询中心的实验、研究、考证,总结出了非常有效的解决家庭冲突的方法。通过这本书,许多家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育儿方式,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接下来我们来说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吧。我将从三部分为大家讲解,第一部分是孩子对家长常见的四大挑战行为;第二部分是孩子对家长挑战行为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是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孩子的挑战行为。
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孩子对家长常见的四大挑战行为。
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会向父母发出挑战行为。细化到衣食住行这些方面,下面我们说一下孩子对家长常见的四大挑战行为:
第一,孩子不肯自己穿衣服鞋袜。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很多家长就已经教会他们自己穿衣服和鞋袜了。但有时候,无论你怎么着急,孩子都不愿意自己动手。哪怕你事先把准备好的衣服鞋袜放到他眼前,他依然一动不动。如果你催他,他不是哭闹就是故意把衣服鞋袜穿错。
第二,孩子不肯好好吃饭。
几乎每个家长都会遇到孩子不好好吃饭的问题。每到吃饭时间,孩子就变得拖拖拉拉的,好不容易出现在了餐桌旁,很久都不吃一口饭,有时还拿起一块菜自顾自地玩了起来,甚至有时吃着吃着又离开餐桌去玩玩具了。
第三,孩子不愿乖乖睡觉。
睡眠对孩子的发育非常重要。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就早早地给孩子洗漱、讲睡前故事,但他不是说要喝水,就是说要上厕所,用尽各种法子让家长开灯。
第四,孩子外出时爱当众撒泼打滚。
相信不少家长都遇到过这种情况:难得带小孩外出一次,结果他总是“惹事”。比如,他见到冰淇淋了,非吵着要你买,见到冰糖葫芦了,又闹着要吃。你一旦拒绝,他便当众嚎啕大哭,任凭你怎么劝也劝不住。如果你一旦不理他走开了,他干脆躺在地上打滚。
其次,我们来看第二部分:孩子对家长挑战行为形成的原因。
人的行为都有一定的目的,是朝着某个目标前进的。自己的行为有动机,只是往往对这个动机没有主动意识,孩子也一样。如果我们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方向,必须先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否则我们几乎难以改变他们的行为。
作者认为,孩子之所以会对父母作出挑战行为,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对归属感有强烈需求。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孩子和妈妈一起在看书时,孩子会不停地用脚踢凳子。妈妈让他停下来,他停下不到一会儿又继续踢凳子了。妈妈为此很生气,大声吼骂孩子,甚至还打了孩子耳光,但孩子并没有停止踢凳子,而是继续隔段时间就再踢凳子。
为什么孩子要这么做呢?
因为孩子认为,妈妈对他的吼叫能让他感到成功,因为他觉得自己得到了妈妈的关注。而且他觉得,妈妈打骂自己是因为她管不住自己,妈妈这种挫败的表现会刺激孩子做出更过分的行为,所以他是不会随便停下来的。
如果孩子知道他的行为不会得到预期的结果,就像他和妈妈看书时,他踢凳子这事并不会让妈妈生气,那他是不可能反复踢凳子的。或者如果孩子自己安静地玩时,他一样能得到妈妈亲切的微笑、充满爱意的拥抱和夸奖的话语,那他也不会用惹妈妈生气的行为去博得妈妈的关注。
孩子就是这样通过得到妈妈的过分关注来获得归属感的。
最后,我们来看第三部分: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孩子的挑战行为?
当家长知道孩子有挑战行为时,首先应考虑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并以这个身份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样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
接下来,我将从“不建议家长做”和“建议家长做”这两个方面去具体阐述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
首先是不建议家长做的两件事情。
在这之前,想跟大家解释一下“合作者”的意思。所谓合作者,指的是不同的人一起做一件事,并取得双赢的局面。家长想要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必须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不能纵容孩子。家长不能任由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也不能替孩子做他能做的事。比如孩子爱吃糖,家长不能让孩子把糖当饭吃。如果孩子已经可以自己穿衣了,家长千万不能包揽着做。这样会影响孩子发展独立和自立的能力。
第二,不能严惩孩子。没有哪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而且惩罚还可能会帮孩子发展出更强烈的反抗和挑战。举个例子,有的孩子喜欢往马桶扔纸巾,妈妈多次阻止无效后,把他狠狠打了一顿。结果没过多久,孩子又继续往马桶扔更多的纸巾,最后马桶都被纸巾堵塞了!
接着是建议家长做的两件事情。
说了那么多家长不能做的事情,大家一定很好奇到底什么事情是家长应该做的呢?
第一,家长做事要前后一致、言行一致。只有家长言行一致,孩子才会清晰地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比如妈妈带女儿去买鞋,出门前妈妈告诉女儿:“你喜欢哪双就买哪双”,到了店里,女儿挑选了一双自己很喜欢的鞋,这个时候即使妈妈再不喜欢这双鞋子,也要按照出门前的承诺同意女儿买下。
第二,家长能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家长要和孩子一起享受快乐,可以选择培养一件全家人都爱做的事。比如在一个家庭中,父亲热爱篮球,那么他就可以把篮球作为家庭游戏。一家人平时打打篮球,一起观看各种篮球比赛。一起享受快乐的时间就是一家人相互了解的时机,趁这个机会,家长便能赢得孩子信任,从而有效的管教孩子。
希望我们都能通过运用书中学到的知识为解决孩子的挑战行为答疑解惑,并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