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温儒敏先生的视频《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以一带三》,对其中的有些内容做了记录与思考,觉得这对我们语文教学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课改的大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学一线的老师,对课标精神的领会和教法的实践与把握,如何做到守正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语言运用在语文核心素养中起着纲举目张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和运用为基础,并且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在义务教育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温儒敏先生提出,教学中需要通过以一带三让语文核心素养四方面落地。“一”即语言运用,“三”即思维、审美、文化自信。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运用为本,这是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语言运用的教学,把其他方面带起来,融为一体,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得到综合的提升。
温儒敏先生提出“以一带三”来阐释语文核心素养,也是希望教学中能够落实可操作性,有个抓手。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不是并列的,不应该一项一项地来完成,教师没必要将每个单元语文要素和核心素养的四方面一一对标,而是应该坚持语言运用为本,整个教学过程都把语言运用作为教学任务,同时用它把其他方面带起来,很自然地,综合地以语文课特有的方式去达到各个素养的学习的指标。具体到某一个单元或者某一课,“以一带三”或者“三”以外的其他方面也不一定都要面面俱到,而应该有重点。不是说每一课都是以一带三,都是一把其他三方面全都带过来,而是有重点的。其义务教育和高中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解释,词义表达上是有些差异,但是改革的指向基本一致,都在强调思维、审美、文化自信必须以语言运用作为基础和载体,语言运用为本。无论怎么改,总不能离开语言运用这个语文学科的本质的属性。
文化自信是属于更上位的要求。整个基础教育,整个中小学所有的课程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思维训练、审美能力,其他学科也可能会有承担,比如说数学课,也培养逻辑思维,音乐课培养审美。我们语文课之所以作为主科,是因为语文对普通国民的生活能力即语言表达的能力,思维审美的能力要培养,对正确三观的能力培养,对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语文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以语文独有的方式,比如很重视熏陶,感悟,积累等等方式提高思维审美的能力,获得对民族文化认同的自信,这是其他课代不了的功能。语文课应该重视并落脚语言运用,强调它的本位的引领和覆盖的作用。温儒敏先生说,之所以提出以一带三,是强调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要回归到常识,要纠正某些些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