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议了一个话题:关于王国维
在上个月底的时候,谈写作征集话题,我突然就想到了六月初的日子。
于是我从简信上@驿路奇奇。
这个是个奇妙的过程。就这样话题中选了。
但是,我并不是很真切的认知王国维,甚至因为我的所学以及长期的从事的工作、接触的文书等情况,离着王国维所擅长而制霸的那些领域颇为遥远。我是成梁文道的节目里听到他介绍王国维和《人间词话》。
在那一期的节目里,很多少时的记忆、大学的时光都被翻出、过滤,甚至发现了一丝曾经的热血。于是,我告诉自己在下个6月2日里,要与一篇文章来纪念王国维。
但是,我在那一天简信里,却把时间记成了6月4日。于是,闹了个乌龙。
@驿路奇奇和@二十三弦应该是细心的,所以在最终发出来的话题是在6月2日。只是,我却是在6月3日,才自己提笔回复。所以有了这一篇。
2. 说说我印象中的他
关于王国维,我是在高考前的复习里,读到了他的最经典的三个境界的论断。彼时,这样将三首作品的精华聚合而重新做一种阐释的写作方法,让人眼前一亮,记忆深刻。
后来,大学里学习古代文论的时候,王国维和他的《人间词话》是绕不开的巨石,他的论断、言说、阐述,种种文字,读来分量实足,又能启人思维。只是那个时候,我爱急煞了现当代文学,尤其是徐讦、无名氏的作品。所以,对于王国维的了解与兴趣,却只有淡淡的,用考试这种方式而维系着。而关于他的生平、他的最终似乎也没有太多的印象。
只是,当这个日子被强调出来的时候,再想想他死亡之前正在持续做着的事情,对于他的突然和绝断却似乎有了微微的想法。
他谈词,却又不止于词。在他的视野里,诗词本是一家,而从古至今的中文作品,皆是一脉——至少到了他的年代——在他的眼前和心中就是这样的。那么,用同一脉的文本互相解释和说明的部分,并且用时人的思维、学者的天才重新组合和表达,就是合理而应得的。所以,我觉得在他的研究当中,凡是文艺范儿就应该并在一起,甚至从古至今或者走到他当时的那个年代,都应该有一脉相承不断传承下来的东西。
可是,他又不止于谈词或者诗,而是溯源至上古,推演于当世,面对着得重变化,他的心又出现了重重的焦灼。到了近代,中文的危机出现了,如果没有很好的坚持和改进,中文也许会在这片土地之上的很多地方消失——不是真正的消失,而是作为一种力量的平台发生了巨大的异变。再从这一点去假想他最后的时光,也许会比较容易就能理解当初他为什么会在50岁的时候选择了自我终结。
当然,我没有去翻资料,没有去查书籍,就只是按着记忆去回想和归纳。
3. 难以名状和无法言说。
这是一种悲伤,难以名状。很多人为之惋惜,因为即使多么艰难,“留得有用之身”应该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方式。
这也是一种苦痛,无奈而选。我觉得源自他内心的思考和选择,在最后的时刻里决定了用一种自我的牺牲去让更多的人从这种苦痛当中,想、感受、体会到更多的东西,激发并推动某些正向行为。
这也是一种境界,是亘古以来存在文人心中的部分。然而,在很多年之后的这一天,我们回过头来想自己:我们可能写一些不痛不痒的文章,可能写一些心情花絮,或者去构建我们自己的一个世界,在那里面风花雪月,刀光剑影。那这些文章对于所有的人来说是否会有用?是否能推动我们和周围的人,革新、思考、前进。
在他的影子下——也许不止他一个人给出来的威压,还有历史流变与进化中的其他伟大者——会让我们发现小小的自己。那么渺小,那么狭窄的看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许存在湖底的应该是我;可是我们沉下去了,却未尝会有一丝波澜。
而王国维的选择与我们不同,他用他自己的方式试图唤醒我们一些我们不应该忘记的东西。
今天,在这个时间里,我也是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去想提醒自己,不应该忘记一些东西。
也许我们的选择与努力并不会在历史的车轮上留下来什么——这个似乎是不重要的;也许我们在一生的起伏之中,也难以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个似乎也是不重要的;但是,我们却是可以去做一些努力去改变。
甚至我们只专注于自己当前深耕的某个领域,专注于自己的生活,但是一定去做一些能够把好的东西、好的能量传播出去的事情。
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1],这会让一个人的生命变得没有价值。
end.
[1] 这个词汇是北大钱理群教授所提,是批判某些人某些事,有兴趣的人可以自行百度,用以反观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