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两种不同意义上的“矛盾”:逻辑意义上的“矛盾”和认识论意义上的“矛盾”。黑格尔的辩证法混淆了这两种“矛盾”,并且将“矛盾”升级为紧张和冲突,从而导致了以下错误的观念:自然自身的冲突,自然与人类的冲突,人类与人类的冲突,人类与自己的冲突。建议教育部改革中学和大学哲学教材,将辩证法1.0版(黑格尔版)升级到辩证法2.0版(老子版或者苏格拉底版)。惟独立而自由,惟自由而理性,惟理性而创新!
1.两种意义的“矛盾”
众所周知,“矛盾”一词来自于《韩非子·难一》,本意是指言语上或者观念思想上的矛盾,也就是逻辑意义上的“矛盾”,但是我们也经常在认识论意义上谈“矛盾”,比如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是在认识论的意义上谈“矛盾”。所以,我们首先要区分逻辑意义上的“矛盾”和认识论意义上的“矛盾”,此两者虽然使用了同样一个语词“矛盾”,但是却有不同的意思。
2.不同意义的“矛盾”
首先,看一下逻辑意义上的“矛盾”。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说:“同一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既存在又不存在,也不允许有以同样方式与自身相对立的东西。”举个例子,当我说“我爱吃咸并且我不爱吃咸”,这就是矛盾了,在同一时间内矛盾了。但如果我夏天时说:“我爱吃咸”,并且我冬天时说:“我不爱吃咸”,这时候并不矛盾,因为这里有不同的时间。
其次,看一下认识论意义上的“矛盾”,这时其实接近于“变化”的意思,变化意味着事物在某些方面发生了改变。当我们说矛盾是普遍的,这时候相当于说事物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变化本身是中性的,也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3.混淆不同意义的“矛盾”
因为使用了相同的语词,我们有时会混淆这两种意义的“矛盾”。逻辑意义上的“矛盾”代表观念的混乱,是需要看清和改变的。由此以偏概全,我们有时会误以为认识论意义上的“矛盾”也是需要改变的,甚至认为矛盾意味着紧张甚至斗争的关系。
因为混淆了这两种意义的“矛盾”,从而导致了以下错误的观念:自然自身的矛盾,自然与人类的矛盾,人类与人类的矛盾,人类与自己的矛盾。以下对于这些错误观念,稍做展开分析。
3.1自然自身的矛盾
在黑格尔的思想里,对于矛盾的错误分析,将人类观念的矛盾性物化在自然之上,从而认为自然是具有矛盾性的,由此引出紧张和斗争。这种错误思想还在影响世界。其实,矛盾不是自然的属性,矛盾是概念的属性。我们可以说“这些观念是矛盾”,但我们不可以说“自然是矛盾的”。这会是白天呆会是黑夜,这谈不上矛盾啊。某个人喜爱白天憎恨黑夜,另外一个人喜爱黑夜憎恨白天,这样才会产生矛盾。事物本身没有矛盾,矛盾来自于人类的观念冲突。“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人心”。
举个日常的例子。当我们说“晴天是好天气”和“雨天是坏天气”,其实天气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是我们自己将主观的好恶强加于自然之上。
3.2自然与人类的矛盾
这个错误观念产生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迷思。自然环境问题,也是根源自错误的思想。人类征服自然。这个错误的思想也来自黑格尔:“人类有了种种需要,对于外界的‘自然’,结着一种实用的关系,……来满足自己……自然的事物是强有力的,它们有各种方法抵抗,人类要征服它们”。
黑格尔将人类与自然孤立甚至对立起来,形成“人类征服自然”的迷思。他的观点是片面的,他没有看到自然对于人类的帮助,没有对于自然的感恩的思想,没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天地,不思感恩爱护,反而是想着征服自然来满足自己。
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为什么要自己征服自己?人类把自然征服成雾霾,不也把自己的身体征服成雾霾了吗?人类为了自身利益,无视自然的健康,到头来难道不是害了自己吗?全球暖化,泥石流,空气污染,耕地污染,水污染……
3.3人类与人类的矛盾
人类与人类的观念经常是不同的,有些思想家就认为会带来斗争,而斗争带来进步。这种思想或许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
近代这种思潮主要来源于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他写道:“……美洲……特别是墨西哥和秘鲁……是一种完全自然的文化,一旦和精神接触后,就会消灭的。……渐渐地在欧罗巴人的活动气息下消灭了。……美洲原有的民族既然已经差不多消灭完了,……欧洲的过剩人口现在都输送到美洲去。”按照黑格尔的观点,任何自认为代表“理性”的国家都可以征服其他国家。而且,这种入侵和伤害被黑格尔冠上了理性进步的借口。按照黑格尔的观点,中国与美洲一样,也是处于他的“精神谱系”的低端,将日耳曼精神列为“精神谱系”的高端。这样来说,自认为高贵的国家入侵中国也是可以得到辩护的吗?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正确地评论黑格尔的国家说:“这样一个学说,如果承认了,那么凡是可能想像得到的一切国内暴政和一切对外侵略都有了借口。”
老子的辩证法强调的是变化,精神文明的进程是起起落落的。黑格尔的辩证法一味地强调自己想象的理性主义历史观,想象什么世界精神在进步。甚至使用“理性的狡计”来为入侵洗白。关于世界精神,在他自己也是摇摆不定的,一会儿日耳曼精神是世界精神,一会儿拿破仑是世界精神,近于“强权即理性”。
我们举个反例,上世纪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证伪了这个命题,战争带来的是人类的几乎灭绝。考察一下希特勒与黑格尔的思想,是多么的合拍:雅利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和战争主义。
错误的观念,导致错误的行为和灾难。以佛法来看,斗争进步说是以逆缘为因的颠倒观念。以抗战为例,日本入侵是逆缘,也就是中华民族被动面对此不利的境遇,但是,中华民族焕发出来的勇敢与顽强,还有国际社会的正面力量,才是最终胜利的原因。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此意义上,中国某种程度上进步了,但要说日本入侵带来中国进步,那就是绝对的胡扯。推动进步的是理性与慈爱精神,而不是什么斗争或战争。
人类的观念之间有不同,这一定会导致战争吗?为什么不可以用说理的方法来交流或者辩论呢?为什么观念不同就要导致战争呢?
苏格拉底关于说理代替暴力的话,我们一起学习一下:“……仇恨和危险常伴随暴力,而利用善意说服的办法,就可以不冒危险取得同样的效果。……此外,凡敢于使用暴力的人,一定需要不少的党羽,但那些能够以说服取胜的人就不需要这些……”
3.4人类与自身的矛盾
按照黑格尔的逻辑,矛盾是普遍的,我们自身内部也存在矛盾,那么我们与自身是否也要“一方吃掉另一方,一方与另一方相互易位,或者对立双方都同归于尽”?为什么不可以是和谐共赢的关系呢?
我们自身内部,也会产生观念的矛盾。因为自身观念的矛盾,不接受自己的现状,不接受自己的不足和不完美,就会产生自我贬低和自我压抑。因为过分的贬低和压抑,又会产生相应的反弹和放纵,这样就在左右两个极端摇摆。
其实,首先要接受自身的不足,其实自身的不足也是在变化之中的,是可以改变的。这样使用“爱自己”的方式来改变自己,而不是使用“恨自己”的方式来改变自己。这里有微细的差别,不同的心态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接受应该接受的,改变可以改变的,还要有智慧来分别此两者。
4.建议
辩证法的精神是正确的,反对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坚持用联系的变化的全面的眼光来看问题。但是黑格尔版本的辩证法恰恰在很多重大问题上使用了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眼光:使用孤立的眼光看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人类征服自然迷思),使用静止的眼光进行东西方文明比较(西方中心主义),使用片面的眼光看人类与人类的关系(冲突与斗争带来进步说)。
这种阴暗的思想还在影响着我们的阳光少年,我不禁要建言:鉴于黑格尔思想存在大量错误,建议教育部改革中学和大学哲学教材,将辩证法1.0版(黑格尔版)升级到辩证法2.0版(老子版或者苏格拉底版)。
在哲学教育中鼓励独立人格、平等精神、理性思考和自由创新,未来中国就有更多的学术大师。惟独立而自由,惟自由而理性,惟理性而创新!祝愿中华大地大师辈出!祝愿真正的理性进步!
2016年4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