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所不远,距离我家只有不到20分钟的车程。
初来时,总会有人提到别所温泉。我以为,别所温泉,只是一处温泉的名字,后来才知道,别所是地名,别所温泉是涵盖了别所地区的所有温泉馆。
关于别所的悠久历史,我无法也不敢用仅有的认知去描述。但是,任何一个地方,它所呈现的风貌和文化,都有它独一无二的专属性,不是靠语言的描述或者后天粉饰而形成的。
我向来喜欢纯自然、有历史渊源的地方。其实,自然本身就是纯粹的,而纯粹的,又是具有历史属性的。二者并不对立,可是,这个时代,有些时候,好像又在颠覆着这些并不对立的观念,形成了历史与自然的不相融合现象。很多自然风光,因被追求其商业价值而刻意打造成人工风景,自然与历史被浮夸的修饰所掩盖,因而,就失去了它独有的味道。
从观光网站上可以看到,别所是历史遗产保护地。别所电车沿线、别所站和别所温泉以及大小寺院是别所的风景线。别所不大,看起来也没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它小众、自然的味道却吸引着远近的游客们。
第一次去别所,是朋友说要带我去别所体验盐盘浴。虽然因疫情而没有体验到盐盘浴,但是,我终于见识了别所温泉,也知道了这个叫做别所的地方。我们并没有在周边闲逛,匆匆地来,泡了个温泉,就又匆匆地回去了。因而,除了那个温泉,我对别所一无所知。
我始终不知道别所的样子,而我的目光所及,也只是停留在别所的“日帰り温泉”这个地方。因它的闭店时间晚,从去年11月份开始,我们开始频繁地去那里泡温泉,偶尔开车错过而稍开得远些,相当于我又往前探索了一点儿,然而,因急着赶时间就无心继续探寻前方的街道和风景。别所,就成了我最熟悉却不曾走进去的远方。
参加AMU举办的别所一日游活动,让别所不再成为我的远方,也让我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和体验。
我们在雨中游览别所。既熟悉又陌生的别所,因雨雾蒙蒙而多了一些神秘的色彩。对于我来说,如果雨下得不是很大,穿风雨衣是最合适的选择。雨中漫步,乐在其中。
开往别所的电车,仿佛是一只驮着幸福的速度很慢的蜗牛。你会在这慢悠悠的旅程中感受着慢下来的时光。车厢内以咖色和黄色相搭,既温暖又有梦幻的感觉。车厢外,绿野平川,良田沃土,还有村庄和房前屋后被精修过的树木和在春天里开放的花儿。
车厢内有身着工作服的人吹起了口琴。熟悉的旋律和乘客们的拍手附和的节拍,令咋暖还寒的春雨天气变得温暖、热闹起来。
这是一个开往春天的地铁。它载着欢乐、希望和温暖,开进了游人们的心里,也开在了人们的视野中。
沿线小站只有几个,每一个都朴素而有特点,但从色彩和造型上,都属于温馨而梦幻色系。无论在哪一站下车,小站的氛围,总会令人有回到家里的亲切和温暖。
终点站别所站,是别所沿线的尽头。尽头处,有个浓缩的小公园。日本园艺向来追求非常精致和考究,但多数都因过于严谨而缺少自由自在的元素。而别所终点站的小公园,却是一个让游客下了车想去再坐坐的地方。悠然地看着电车缓缓开进来又缓缓离去的心情,该是怎样的惬意和放松……
下车时,两个身着和服的少女在站台迎接我们。樱花和服和少女们的笑容一样,同样呈现出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满满的氛围感令别所小站里流动着热情,我们的雨中游也被热情点燃了。
雨一直在下。我们一行在樱花少女们的欢送中离开小站,前往下一个目的地——餐厅。
没想到,午餐的地方,竟然是我们常去的日帰り温泉。温泉馆旁的大房子是个礼堂,有舞台,也有足够大的大厅。足以容纳二三百人。我们几十个人在这里吃午饭,感觉有点儿被大材小用了。
餐后有游戏互动环节。我本无心参加,只是觉得既然来了就应该参与一下。猜拳游戏中,居然得了二等奖。这实在是一个意外。跟偶遇曾经一起学习过的尼泊尔同学时的心情一样,充满意外和惊喜。旅行的意义,就是看到希望、有意外同时也有喜悦吧!
餐后继续雨中前行。别所,在我的脚下延伸,在我的视线里更加具体而有画面感了。一座有着天然的古朴和安静的小镇,一个不会轻易被世俗的喧嚣而惊扰到的地方。
街道很窄,但足以双向通车。人行道更窄,窄到有的地方只可以一个人通过。可是,这不妨碍人们来造访小镇,小镇以它的慢节奏带动着游客的心和脚步。
我们来到北向观音堂。这也是本次一日游的最后一个景点。据说这是当地最大的寺院。它坐落在小镇街道旁的半山腰上,而不是隐于深山中。练在世事上,修于红尘中。真正的“以身说法”呀!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北向观音堂,跟国内的寺院风格大体相同,可见历史真斑。
北向观音堂,依山傍水,古树连天。钟声响起时,安顿着正在虔诚祈祷着的人们的心。此刻有声似无声,愿祈愿成真,愿护佑周全。
我们在雨中出发,又在雨中结束了别所之行。但是,我对别所的探索还只是刚刚开始……别所,一个曾经离我最近的远方,如今,它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