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妥协。
如果说细点,自律是因智慧不够而形成的一种自我妥协措施。
如果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来解释一个人行动动机的话,即是:
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情感需求
4、尊重需求
5、自我实现
但遗憾的是,几乎所有人,内在都是分裂不圆满的,当内在需求一齐出现时,因智慧不够,就导致了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经常是只能满足某种需求从而放弃另一种需求。
举个例子,你因为饮食作息不规律,导致人胖了,可这时你又饿了,但还想减肥,怎么办?按照传统的做法就是,想清楚哪种需求对你来说更重要,然后满足一个,放弃另一个。对于那些视身材如命的人,在他们的价值观里,3或4或5层需求远大于身体的吃饱,于是他们就能挨饿减肥。他们的这种具体行为,在外界称为“自律”。
但还有另一种思路,就是看到自己肥胖的深层原因,然后调整饮食作息、学习养身之道、解决一些心结,等等,让自己能自然瘦下来,也不用忍饥挨饿。
但在禅宗里讲,因定生慧。如果一个人定力不够,是难参透问题的根本原因与解决方案的,于是在短期,在没有参透前,人也会选择权变一番,还是会自律,选择挨饿减肥。但是他们在自律的同时不会放弃参悟这件事儿。
我很崇拜羡慕一些先贤圣人,因为通过一些经书的了解,发现他们真是拥有极大的智慧,能让自己的很多欲望得到自然的转化,而不是压抑。
比如道家里讲的,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眠。相信大家自己也有体会,当你身体很健康,精力充沛时,会对女色自然失去兴趣;当你朝气蓬勃,做自己特想做的事达到心流态时,有时会对食物寡然无味;而当你长期睡眠充足,精神上佳时,你的自信、安全感会有一个极大的提升。
其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在人的智慧度足够高时,是可以和谐统一的,是不用做太多取舍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自律也是不可或缺的权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