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第49集,夏江密信皇帝,称梅长苏就是林殊,因身中火寒之毒,而面貌全改。皇帝召集夏江、靖王、梅长苏三人武英殿对质。
第一个回合,夏江蛊惑皇帝成功,皇帝想利用突袭对质的方式,从靖王身上找出梅长苏是林殊的证据。靖王确实不知梅长苏是林殊。
夏江一出场,靖王就意识到情形不对,问皇帝:“父皇,这个逆臣怎么会在宫里?”
皇帝哼哼冷笑了一下,“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夏江身负死罪,却愿意在朕的面前,有所举告。朕倒觉得,不妨听一听。”(皇帝的这句话,反映了他的出场态度,是相信夏江,认为夏江还是他的忠臣。)
靖王此时还不明所以,出于本能的对夏江的厌恶,“举告什么?”
皇帝看了一眼靖王,对夏江说:“有什么想说的话,当面说吧。”
夏江:“陛下,老臣有罪不愿辩解,但是此人负罪更重,老臣不愿陛下受其蒙蔽。”
皇帝:“你说的此人,他究竟是何人呢?”
夏江猛然抬起头来,手指向梅长苏,“他,就是当年与皇长子勾结谋逆,侥幸逃生的赤焰余孽,赤焰主帅林燮之子,赤羽营主将,林殊。”
听到这儿,靖王瞪大了眼睛,皇帝从龙椅上起身,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梅长苏。梅长苏缓缓的转过身来,笑着看向皇帝,“夏首尊,可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皇帝却转向靖王,“太子,对夏江的说法你有何言?”
靖王看着皇帝的眼睛,回答:“父皇何有此问?您是看着林殊从小长大的,难道会不认识他吗?”
皇帝继续逼问,“你可知道火寒之毒吗?焚身烈焰,噬骨之寒,加上梅岭特有的雪蚧虫,使中毒者,面目全非,至亲之人,都难以辨认。”
靖王睁大了眼睛,缓缓的看向梅长苏,“如此荒谬之言,父皇相信,儿臣不信。”
皇帝始终注意着靖王的表情变化,“景琰,难道你是真的,真的不知情吗?”
靖王还在惊讶中,“儿臣不信。”
这一个回合,皇帝是带着观点来的,他先看到了夏江的信,查阅古籍找到中火寒之毒的人会易容的证据。皇帝召夏江对质,用的是突袭的方式,让对方来不及商量对策,从而在对质中出现漏洞,说出实话。这一招,其实靖王也用过,就是突袭问梅长苏和静妃娘娘故人的名字时。之所以靖王和梅长苏在这一个回合中能够没有失利,是因为梅长苏前期的苦心,刻意没有让靖王知道自己的身份。所以,这里的靖王大多数表现,是本色表演。而在这个回合,靖王和梅长苏也知道了这次突袭的目的何在。
突袭的这种做法,打的是对方措手不及。如果对方没有防备,就容易出现纰漏。
第二个回合,夏江通过梅长苏入京一年多,京城形势变化全部都利于靖王,来证明靖王知道梅长苏就是林殊。梅长苏反驳京城形势变化皇帝最清楚,并不是他一人所能刻意影响的。
夏江一看情势不对,补充道,“太子殿下倒是推得干净。若你真不相信此人就是林殊,那当初又会怎么轻易相信,他是真心实意地为你谋划,要助你登上东宫之位的呢?”
既往的一幕幕在靖王眼前浮现。
夏江:“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你当初入京时,废太子与誉王都是如日中天。若你不是林殊,又怎么会放着眼前的捷径不走,而要劳心劳力地辅佐一个微不足道的靖王呢?”
听到这儿,梅长苏冷笑了一下,听到这儿,他知道夏江手里的底牌有限,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原来夏首尊今天是来诛心的。”
夏江开始列举这一年多来的事情,“江左梅郎入京之后,京城中每发生一件事情,受益人都是靖王殿下。他从一个无宠的单衔郡王,步步加封为一个七珠亲王,直到现在入主东宫。而废太子和誉王斗得如火如荼,最终却是两败俱伤。一个被废黜出京,另一个...”
时机来了,夏江有些犹豫,梅长苏在此时敏捷的抓住了话头,“另一个怎么样呢?难道是我逼着他举兵造反吗?前太子如何被废,誉王如何覆灭,陛下最清楚。不管夏江怎么说,他以卫铮构陷靖王是事实,誉王起兵九安山也是事实,陛下被围困猎宫时,百官受损,宗亲蒙难,是何人拼死来解围,又是何人归还兵符,并护送陛下回京?如今猎宫阶前的鲜血尚未凝干,而夏江这个谋逆的主犯,却拿着本野史古书,在这里无凭无据地当面指责太子,难道陛下就不怕,在九安山屈死的冤魂们,会心寒吗?”
梅长苏越说越激动,甚至有些悲愤的看向了皇帝,皇帝微微的闭上了眼睛,避开了与梅长苏的目光接触,显示出内心的动荡。
这个回合的前半部分,梅长苏知道了夏江和皇帝的底牌。所以他先给这次对质一个定位:“诛心”,意思是无实质性证据,只是来较量谁更有说服力。到了后半部分,梅长苏抓住了夏江的话头,将皇帝的记忆引入最利于靖王的九安山护驾环节。废太子和誉王的失败,并没有实质性证据说明与靖王和梅长苏有关。最近的九安山平定叛乱这件事情,却实实在在体现了靖王的忠君,而忠君这件事情,正是皇帝最看重的一点。夏江的逻辑是因为梅长苏是林殊,所以会辅佐靖王,帮助靖王一步步扳倒了入主东宫前的障碍。而梅长苏一方面说明废太子和誉王的失败不是靖王刻意为之,而是他们自寻死路所为,避免皇帝对靖王的猜忌。而另一方面,开始强调靖王的优点,打感情牌,让皇帝动摇了自己的观点。否定不一定有关联性的事情,强调明确的事实。这一个回合,梅长苏用的是强调对自己有利的事实的方式。避开了自己是否林殊的问题。
第三个回合,夏江的第三个证据是身中火寒之毒的人脉相表征不一,林殊利用皇帝的疑心说明这个证据的无效性。
夏江意识到了这一点,再次接过话头,拿出了第三个武器,“苏先生辞色锋利,我早就领教过,不错,这两年京城的事件,你我可以各执一词。但是有一点你逃脱不了,那就是你身上所中的火寒之毒。陛下,老臣已逃出天牢,若不是心系陛下,为何要自投罗网,断了自己的后路呢?”
皇帝此时的心情已不如开始时那样激动,他叹了口气,坐下来,“夏江说得也有道理,既然已经逃脱了,又何必为这些子虚乌有的事,赌上自己的性命呢?”
夏江,“陛下圣明。老臣当年之所以与林殊结仇,就是为了替陛下处置赤焰逆案。他回京之后,一心想除掉我,这并不奇怪。悬镜司确有行为不妥之处,以至于被林殊所利用,但他无论如何狡辩,事实就是事实。林殊,你身上的火寒之毒,会引发脉象奇变,使得寒热相冲,表征不一。你敢不敢当着陛下的面,让太医把把脉,看看是否与常人有不同之处。”夏江步步紧盯着梅长苏,而梅长苏此时也确实有些犹疑,没有回答夏江,夏江从梅长苏的犹豫里面看到了希望,接着说,“又或者说,你愿意免了这个麻烦,老老实实地向陛下承认,你到底是谁?”
就在这短短的几句话里面,梅长苏再次利用了这个案子的判官皇帝的疑心,说道:“好吧,我承认我就是林殊。”
这一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外,皇帝再次从龙椅起身,靖王也瞪向了梅长苏,梅长苏接着缓缓的说,“我说我是林殊,陛下就真的信了吗?不管我承认了什么,夏江指证了什么,都是空口无凭,并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据。如果陛下想让太医为我诊脉,召来便是。只不过无论结果如何,都没有意义。”
皇帝不信,“没有意义?”
梅长苏仿佛在说别人的故事一样,仍然笑着看向皇帝,“陛下细想,如果我的身体真的表征不一,那足以证明我是林殊吗?反之,如果我的脉象并无异常,就能确认我不是林殊吗?没有定论。说来说去,夏江无非是想逃一条命,而陛下,只是求一个心安罢了。”
皇帝的眼神有些犹疑,夏江立即阻止了这个势头,“他这是狡言善辩,古籍有载,并非老臣胡言乱语。”
这个回合,也是夏江用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即梅长苏就是林殊的最后一个证据。而且这个证据并不好反驳,因为这个出来的是事实。可是,梅长苏抓住了事实依据和结论之间不是充要关系的逻辑,承认事实,却否认该事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并且强调这样做的目的,对夏江来说是逃命,对皇帝来说是求心安。将这个事实与结论间无明确关系的观点移植到了对方的心里。
第四个回合,梅长苏反证自己若是林殊,皇帝早已被杀。
梅长苏接起话头,“照你所说,林殊回来一心复仇,既然如此,陛下又怎么可能安然无恙的从九安山上下来呢?当时兵符在靖王手中,只要他稍晚一步,等誉王弑君成功,他再收缴叛军,这不是最简单的做法吗?难道陛下当时在猎宫时,心中就没有这样的疑虑吗?”
这下可是揭了皇帝的底,皇帝赶紧转向靖王,“放肆,朕当时对景琰,绝无猜疑。”
聪明的靖王,带着寒了心的语气,“那今日呢?父皇召我们对质,目的究竟是为何?是想要千方百计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好往苏先生的头上,栽上一顶林殊的帽子吗?”
皇帝哼了一下,“朕只想查明真相。”
经过前三个回合的较量,夏江的牌已出完,皇帝的心情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平复。这个回合,是乘胜追击。梅长苏用揭开皇帝内心小九九的方式,让他自乱阵脚,更不敢去正面支持夏江的观点。
第五个回合,梅长苏靖王联手,证明夏江的目的就是栽赃,就是利用皇帝。
靖王开始爆发,“怎么查?两个完全不同的人,几条迹象,一丝脉象,全都是些无稽之谈,永远都不能被证实,却永远也都不能被推翻,夏江现在所做,无非就是在临死前,想在父皇的心里,埋下一颗怀疑的种子罢了。”
听到这里,皇帝的脸色已经变得很难看。梅长苏开始继续补刀,“看来首尊大人对于陛下的了解,真是非常人所及。”
多疑猜忌的皇帝,一向只允许自己利用别人,怎么能接受自己被别人利用呢,眼神开始露出杀意。
夏江做最后的负隅顽抗,“陛下,此人绝对就是逆贼林殊。老臣愿以性命担保。”
靖王才不会让皇帝有丝毫犹豫的机会呢,“哼,你的性命,你以为你逃出了天牢,就保住了性命吗?夏首尊这么久还留在京城,不就是因为外面的天罗地网,你逃不掉吗?”
梅长苏也不忘落井下石,锦上添花,“陛下,我已经承认我是林殊,没有什么可查的,就当我是林殊处置吧。届时伤了父子感情,乱了朝局,受益的可只是夏江一人。哦,对了,要不要依从宫里贤妃娘娘的意思,把献王从献州接回来?”
就像前面剧情里面介绍的,这是杀死夏江的最后一根稻草了,皇帝对悬镜司最不能忍受的就是介入党派之争,梅长苏的话提醒他,夏江做的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他自己,根本就不是为了皇帝。而且还是通过介入党派之争的方式。皇帝第三次从龙椅上愤怒的颤抖着起身,拿起桌上的东西砸向夏江,“三番五次兴风作浪,实在可恶。朕累了,这个逆贼交给太子处置吧。”
老奸巨猾的皇帝,在最后一刻还在考验靖王,聪明的靖王向他的母亲静妃一样,在转身之时,已可以平静地接起皇帝的猜忌,“夏江之罪,自有律法裁决,还是交给刑部和大理寺处置吧。”
到了最后这个回合,夏江无牌可出。而靖王和梅长苏则已平静下来,逐渐掌握了主动权。他们联手,通过1.夏江是逃不出天罗地网,所以负隅顽抗;2.夏江的目的就是破坏皇帝父子感情,搅乱朝局;3.夏江还联合了贤妃,介入党派之争,拥戴自己支持的皇子,这样3条罪状,终于压死了皇帝对夏江的最后一丝信任。
高手对决,看得是紧张又酣畅啊。如下是根据这场戏的对话逻辑,做出的金字塔模型。
夏江的逻辑和靖王梅长苏的反驳:
靖王和梅长苏扳倒夏江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