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信,绝大多数年轻父母对孩子在生活上十分关爱。可真正将孩子作为有人格尊严的人看待的父母,数量就没那么多了。孩子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在向父母诉说时,父母稍不如意就打断孩子的话,轻则斥责,重则打骂,孩子只能将话咽回去。孩子说话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做父母的就很难知道孩子所思所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无的放矢,无所适从。
在一些家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决定了一件事,孩子持有反对意见,刚说了一两句,父母就听不顺耳了,喝令他“住口”。父母老是觉得孩子不懂事,轮不到他们说话。其实,孩子从他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哪怕孩子年纪小一点,也一样可以启发父母,弥补父母的决定或认识的不足。
有时是孩子犯了一个小错,父母凭着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孩子的行为作出评价,而孩子据理力争地申辩。这时做父母的气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孩子一声断喝:“不用解释了!”你能想象孩子这个时候有多委屈吗?哪怕事后你为冤枉了孩子而向他道歉,但对他的伤害已经造成了。法庭审问犯罪嫌疑人还给申诉的机会呢,怎么做父母的就不能容忍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辩解?
身为家长的你,是否犯过这样的错误?孩子遇到问题,在向父母诉说时,父母稍不如意就会打断孩子的话,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但是到后来往往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面对被伤害和误解的孩子,安慰和道歉固然是必需的,但如果让孩子把话说完再去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是能够更好地和孩子沟通吗?如果孩子遇到这样的情况多了,难免会不愿意和父母去说话,把自己的想法隐藏起来,那么我们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和孩子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
孩子虽然小,但他们不是父母的私人物品,他们有独立的人格、有尊严,脆弱而幼小的心灵尤其应该受到尊重。试想,如果是我们自己,话没有说完就被别人打断,我们是不是会觉得自己的尊严被侵犯了?我们还会有说下去的愿望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父母就可以想怎样对孩子就怎样,不等孩子说完就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孩子说的有道理,应该多加赞赏;说的不合理,可以进一步交流,帮孩子认识错误,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父母的重视,才能真正做孩子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