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在读这本《傅雷家书》,但是这回的体验又有一点不一样了,感觉傅雷的家教好像非常严格。
这个其实是很多中国家长,尤其是父亲一方都共同有的一个特点(说毛病好像不太好,因为毕竟多数家长还是出于好心的)。
对于父亲这个形象,如果用一些词语来形容的话,我想很多人会更多地选择“严厉”、“严肃”、“不善言辞”这些词语。
对于多数男孩子来说,他们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一些明示和暗示:你必须大度、你必须帮助女孩子、你应该内敛、你应该中庸一点、你必须含蓄、你不能哭……
以上的这些可以统称为刻板印象,当然,这个不单单是男生会受影响,女生也很容易受影响,比如:很多人会认为女孩子应该文静、认为女孩子应该要保持一个好身材、认为女孩子只要嫁得好就行了、认为女孩子很娇气、认为女孩子总是喜欢哭……
受到上面的观念的影响,一些男孩子成了这个样子(从一个外人的角度来看):木讷……(参看下图,将江西替换成中国就行了)
不过女孩子似乎感受到了自己在受到一些刻板印象的危害,而逐渐在打破这些刻板印象,如果要你找出一些词语来形容女生的话,我相信你或许会用到活泼和文静两个词,当然,前面还要加上量词“一些”。
这就是不同,对于男生而言,整个群体的个性是趋向统一的,所以概括某地的男孩子的词语基本能够对应到全国范围。
要是让一些女孩子来回忆自己遇见的男生,或许你遇见的都是这样的类型的:你请求帮助,他一定会帮你,而且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你请他吃东西,他绝对不会点很多……
这其实是我从别人对我的印象以及我自己的感受中总结出来的,毕竟这个是一个群体特色。
记得之前《想见你》播出之后,有人说中国养不出像李子维这样的男孩子。
个人认为这个观点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当然,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自己脆弱的民族自信心受到了打击,想着要怎么在评论区留言才能恶心到我。
我这里所说的并非是个人品质(当然也有一定关系),而更多是强调一种少年感。
什么是少年感?比如阿米尔汗,他在《三傻大闹宝莱坞》当中扮演的是一个大学生,当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但是他穿上T恤背着书包之后仍然像一个大学生,没有一丝中年人的气息。
这和外貌或许有一定关系,但是更多的是一种气质,用词语来具体化大概是:灵气、干净、敏捷。
从中国的男孩子群体来看,似乎有相当一部分是缺乏这种气质的,而多的是那些木讷、保守、内敛、含蓄、自我束缚的气质。
很多人(也包括我自己)的一举一动以及说话办事的方式,给人的感觉就是老气横秋,就是似乎不是很敏捷,看似沉稳,实则也非常容易犯错。
比较难以表达这种感觉,我觉得有少年感和没有少年感的人的差距可能就是《故乡》中,闰土小的时候和闰土长大之后的那种差距。
或许很多人在小时候会有这种气质,但是长大之后受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会逐渐失去这种气质。
这些刻板印象,说到底,或许和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有一定关系,不过主要是教育的问题。
看看一年级的课堂和高中课堂的区别,特别是男孩子的表现出来的气质,你大概就能够明白我的意思了。
一年级的小朋友是很有活力的,如果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的话会得到很多回答。
而高中的课堂,基本上是死气沉沉的,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底下的人的状态是这样的:目光涣散,眼神空洞,心里面想着老师千万不要问到我。
一年级的孩子,还没有接受太多的教育,因此身上的灵性更加明显。
在经历了漫长的为考试而背诵、为考试而做题、为考试而考试的多次循环往复的过程之后,还能够保留小孩子这种古灵精怪个性的男孩子少之又少。
另外,我想家庭教育或许也是很关键的原因,一直一来,我们对于家庭中的男性成员的要求都比较高,尤其是在小孩子阶段,一些家长管得比较严格,这就又回到了傅雷和傅聪的关系上。
这样高的要求导致的是严格的管束,严格的管束就必然会使得一部分生来具有的灵性被磨灭掉。
写在最后:看到这里,你大概能知道我瞎写的功夫有多强了吧。(草草结一个尾,天气闷热,思维很乱)
图片来源:编辑器自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