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集体阅读的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最后由我来主持宣讲读书感悟。
本篇材料的核心内容讲的是孔子的义利观,这里的“义”主要是指人对利益的追求合乎规范,比如合乎理,合乎道,合乎仁等。孔子主张富民,但在“富”之上高悬出一个“吾所好”,也就是道义,所以孔子强调富而可求和不可求的分界,就是要促使人们省察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否合乎道义。
关于求富。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由这句话可得知,孔子赞同求富。与当时世人“重农抑商”的思想观念不同的是,孔子认为富贵是可取的,但在求富的过程中要遵循“道义”。在遵道守法的基础上求富不仅能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也能使国家富有。反之,违背道义不仅会给人与人之间带来信用危机,还会影响社会良好风气的塑造,阻碍国家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而关于贫穷。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孔子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对贫穷的态度。虽然贫穷,但也要发现其中的乐趣,不能被贫穷给压倒,也不能因为贫穷而去做一些不正当的事而取得富贵。小人因贫而求不义之财,孔子则视“不义而富且贵”为浮云,孔子言语自由洒脱,也体现出他主张安贫乐道的精神。
关于勇和义。子曰:“君子以义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这句话是孔子教导子路为人处世的道理。勇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可以用于不同的情况。小人为一时之气勇,君子则为大义而勇。在孔子看来,不能专讲尚勇。因为不论是从政人士还是平民,缺少了义之后,一个可能会作乱,小则乱家,大则乱国;另一个则可能会成为“做奸犯科”者。所以,孔子认为义才是最高尚的。
但勇就不重要了吗?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儒家作为做人为政的基本准则,然而由上可知勇是施行仁义的必备条件,所以孔子说无勇就会见义不为,是不仁不义的表现,也就是说为人要有勇才能行义。由此后人延伸出了“见义勇为”这个成语。
这篇材料从多个方面阐述了义的重要性和作用,启示我们应该重视义的作用,但作为参与在社会中的人,不能被“义”所牵制把“人”完全献身于抽象的社会现实。同时也不能被“利”所驱使,完全投身于世俗的物质利益。
另外我们还读出了关于做人的方面。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后人的忧虑。孔子把道德修养,讲读学习和知错就改三个方面的问题三者并重,认为这三者关乎人能否迈向高尚的心灵品质,但许多人都不再重视这三者,这才是真正值得让人忧虑的问题。
宣讲者:许溶姗(高二24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