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我的前半生》,可能很多人会想起去年大热的那部电视剧。然而,我首先想到的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自传。
溥仪的一生颠沛流离,他的前半生更是跌宕起伏,可能很多人几辈子的经历都没有他这半生来得丰富。
大家基本都知道康熙帝八岁即位,历史知识丰富一点可能还知道康熙他爹顺治是六岁登基的,但很多人不知道,溥仪可是三岁就即位了!
从顺治到同治,也就是清朝倒数第三位皇帝,一直还都是父子传承的,但可惜同治英年早逝,没留下后人,慈禧找来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也就是光绪皇帝。光绪同样无子,于是轮到了溥仪。
关系是有点乱,简单花了个示意图。
说句题外话:突然发现醇亲王奕譞也是个人物,虽然自己没当过皇帝,但他爹(道光)、他儿子(光绪)、他孙子(宣统)统统都是皇帝,也是蛮厉害的。
说回正文,其实溥仪这个皇帝做得并不长,登基三年清朝就灭亡了,退位时的他也不过才六岁。当然,后来在伪满称帝的日子是不能作数的。
退位后的溥仪就开始了他四处辗转的日子,因为其特殊的身份,既不受重视又很难被忽略。在紫禁城做过“钉子户”,旅居天津,在满洲做傀儡皇帝,被俘虏到苏联,在抚顺学习改造,被特赦开始新生……
其实,溥仪也是个可怜人,尤其是前半生,基本上都是在做别人的傀儡,在清朝时是,在满洲时也是。可能卸下特殊身份的后半生,反而能过上几天属于自己的日子吧。
作为一个天津人,就来聊一聊溥仪在天津的那些日子吧。
毗邻天津商业中心的鞍山道上,安静地坐落着一间院子,若是不提,很难有人把这座院子和末代皇帝联系在一起。
1924年溥仪被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赶出故宫,失魂落魄的他在亲日派的力荐下来到天津,入住在日租界内的“张园”。张园是张彪的住宅,此人对溥仪极为忠心,但他过世后,儿子便把溥仪“赶”走了。于是溥仪搬入了不远处的陆宗舆的私宅——“乾园”,并改名为“静园”,静园这个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院子虽不起眼,但环境还算幽静,溥仪在这里一直住到1931年。
在京城门户的天津,溥仪既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当年皇室的做派,又在这个临港大都市中渐渐浸染西方的习气。他在这里看戏、听曲,也出去打网球和高尔夫球,还常带婉容出去吃西餐、冷食或逛商场,游乐场等。可以说溥仪在天津的这几年,还是比较滋润的。但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这七年一直在日租界的庇护下过得还比较滋润,九一八后溥仪才决心前往东北复辟满清。
溥仪离开后,静园真正地安静了下来。建国初期,静园改作民宅,院中私搭乱盖严重,最多时住了40多户人家,主体建筑履遭破坏,环境也脏乱不堪,老百姓苦不堪言,成了名副其实的大杂院。当时的主管部门甚至把它列入了危房的行列,一代名园,竟有被拆除的危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面对曾经的帝王寓所,不足百年变至此境地,不禁令人唏嘘。
好在天津市政府启动了文物保护工程,将静园确定为特殊保护级别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修复,不仅维持了它旧时的风貌特征,还增加了部分功能。修复后的静园可组织承办各类会议、展览、拍摄等,更是最大程度地复原了溥仪在津生活的全部场景,展示了末代皇帝在天津的生活和政治活动全过程。
时光远去,记忆犹存。朝代更迭,人事起伏,换了人间。而静园,从始至终,只是静静地在那里,默默地见证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