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谷美智子是《纽约时报》前首席书评人。这位耶鲁大学毕业的日裔女性,自1983年开始,连续35年雄霸美国文学评论界。她文风冷静犀利,自成一派,不献媚于文学大咖,又扶持文坛新秀。
作家们经常以“我被角谷了”,作为自己在文坛的定位。2017年角谷从《纽约时报》退休的消息传出,西方媒体报道称“美国文坛即将翻开新篇章”,可见角谷的影响力。
在退休前,角谷一直恪守“三不一没有”,即不出书,不推荐,不收钱,没有朋党。所以,直到现在,我们才有幸看到这位著名书评人的私人书评集《角谷的藏书架-100本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才得以一窥这位文坛大咖的私家书单。
角谷的书单包罗万象,既有《白鲸》《百年孤独》等文学经典,又有《魔戒》《哈利·波特》这样的畅销小说,还包含了关于政治历史、名人传记、写作法、作家书信集,甚至还有妈妈们都十分熟悉的苏斯博士的绘本系列。
翻开书目,不觉惊叹道:“不愧是文学评论家的私人藏书架啊!”
作为日裔女性,要在米国立足极其不容易。角谷也需要经过漫长的身份认同时期。
正如角谷自己所说:“就像是《绿野仙踪》中的多萝西,《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爱丽丝,《纳尼亚传奇》中的露西,她们都是陌生土地上的陌生人,试图在所有正常法规都不适用的世界里找到方向。”
孩提时代,书籍是她选择逃避现实的好去处,也是为她遮风挡雨的庇护所。
我们为什么如此爱书?角谷也探寻过这个问题。
正如詹姆斯·鲍德温曾经说的:“你在书中读到一些你以为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结果你发现一百年前,一样的事也发生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身上。这对正在苦苦挣扎,总认为自己孤立无援的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释放”。
从这书架上的100本书,我们可以开始离开家,去探索100个未知的世界。里面有我熟悉的,充满魔幻色彩的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也有我无限向往却又陌生的中土世界。而当我端起书,又可以四海为家。
角谷的书单里有很多是我未曾读过的,当然也有我熟悉的。比如斯蒂芬·金,比如《弗兰肯斯坦》。我从小偏爱恐怖悬疑科幻类的书,感觉这些躲在幽暗深渊里的故事,透着隐隐的刺激,可以完美地调剂我平淡无奇的生活。
但是,当我看到角谷读《弗兰肯斯坦》后,却又忽然有了新的理解。这就是阅读他人的书单和书评的好处,同一本书,不同的理解,我们仿佛因为这本书,隔着时空相互交流了。
角谷解读了麻省理工出版的《弗兰肯斯坦》,赋予了这本书新的意义。从现代科技和对现代生物科技等道德约束的探讨,角谷读书的角度,独特且前卫。
读完这本书,我心底升起创造一个属于我自己的100本书的愿望,是呢,从100本书,可以走到无数个人世间。我也能拥有自己藏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