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六,钱塘江大潮。
台风过后的杭州,清凉中带着丝丝细雨,和姐姐约好,骑行钱江大堤。海宁钱江大堤是钱江大堤中最为幽静、乡村气息颇浓的一段,也是我最为喜欢的骑行路线之一。无论春夏秋冬阴晴,总会有不同的风景呈现,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对我而言,这是一条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路线:哪个时间在哪里观潮、在哪里能拍到好看的图片、在哪里休息吃饭、在哪里观看长河落日圆、在哪里购买一注彩票、在哪里可以惬意的放肆一下找到片刻的“小确幸”。似乎我就是那个江边长大的孩子。
在我喋喋不休的跟姐姐絮叨时,举世闻名的一线潮已经在耳边若隐若现了,于是我们就地找了个人少的堤段停了下来。等待的瞬间,身边不少男女老幼已经拿起手机拍个不停了。
千军万马形容全世界三大涌潮之一的钱塘潮恰如其分,这是我第三次看见潮水,相比第一次看到潮水的姐姐,淡定很多但也没闲着,录了几段小视频,她自然是拿着手机拍照、小视频拍个不停。我这次的目的完全是想分享给朋友,于是我用了并不太熟悉的微信小视频拍了几段,等我们回味过来的时候,潮水早已转瞬而过。姐姐略带失落的问我,怎么这么快就过去了,还没等仔细观赏下呢。
她这么一问倒是提醒了我,我马上想到在整个观潮过程中,我是通过手机屏幕才领略到它的壮观,完全没有产生任何心理反应,只是和姐姐一样的感受:还没拍好,潮水就转瞬即逝了。
这是目前几乎所有人的通病,游走在外面的世界,很多人无暇顾及身边的景色,极少用心的感受。尽管破坏环境,乱画乱刻较以前大幅减少,这得益于日渐提高的国民素质。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这个世界出现了大量的数字垃圾。为了制造这些数字垃圾,很多人辛苦抽出时间、存够钱,去所谓的远方生产一堆换来寥寥点赞的照片,还认为满载而归。
相机是个彻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存在,已经让原本外出旅行的身心感受之旅变成了:
“这里有景点名字,快去排队,等会给你拍;你快给我拍张照片;站好,手不要放那,抬起来;笑一下,你怎么总是不笑;为什么你总是拍不到我的美,你看看XXX的男朋友,总是把她拍的那么漂亮;帮我们拍张照片吧,不待你答应,一个还带着按键的手机就递了过来;已经有好多人给我点赞了;这些没良心的东西,我拍的这么好看,都没人理我下。”
时下较为时尚的一个词汇:存在感。这无非是一种比景点刻字涂名更高级一点的“到此一游存在感”,刷的太多,构成了每逢节假日,旅游景点就人满为患、摩肩接踵,因为人们太需要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
我们总是太在意这个世界的感受,忽略了内心的声音,“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不知撩动了多少浮躁不安的心。我曾很多次用身边简单的景物拍出了令众人称羡的图片,然而,每次我被问到最多的就是,为什么你总是这么会拍,要么就是你又去了哪里旅游。
人类有这样一个很有趣的心理:每当看到别人拍了一张好看的照片,他会问你用了什么设备;当看到别人拍了一张烂照片,会觉得这个人技术真不行。心理学来解释就是人习惯的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身,失败归因于环境。而将他人的成功归于环境,失败归于其自身。所以,我对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因为它本来就很美。
我从不觉得单纯的技术和设备能够让你把苟且变成远方,更为重要的是你的心态,要能把眼前的苟且活成诗和远方。
这些图片除了分享给朋友看之外,还被我当作课堂上讲解摄影知识的素材,同时,我也告诉我的学生们,你要通过摄影,慢慢的转变你的观念,无论你身处哪里,你所在的地方就是诗和远方。
用心去感受下,聆听自己,在旅途中认识不一样的自己,才是旅行最大的意义而不是在相册中呈现千篇一律的软萌傲娇和一二五。
夫若日行苟且,恐将永为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