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叔2018年第2篇原创文章
近段时间一直在思考一个关乎我的人生和生活的问题。
为什么我总是戒不掉烟和减不掉脂肪?
把戒烟和减肥列为新年目标计划已经很多年了。
每年都做了许多相关的行动计划,也进行了很多尝试。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最终还是收获了一些改变,抽更多的烟,越来越肥。
抽烟和肥胖的坏处我都懂。
戒烟和减肥的好处我也懂。
其实道理我都知道。
但是为什么偏偏就是戒不掉烟呢?
为什么就是减不掉身上厚厚的脂肪呢?
难道真得会变成,道理懂得很多,却仍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吗?
我想一定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今年我尝试改变原来的思考模式,试图寻求事物的本质。
从根本上去突破固有的壁垒。
有人说:能够成功戒烟或者减肥的人都是可怕的人。
他们有着坚韧的意志力,超强的自控力和行动力。
在这句话上做出自我思考:
我戒不掉烟和减不了肥是因为我意志力,自控力,行动力弱吗?
不管天气多冷,闹钟一响,立马起床,决不赖床。
花呗额度一万,在双十一,双十二一分钱没花。
看了将近十年的网络小说,说不看就不看,已经一年多没有再看过小说。
手机上没有微博,游戏,快手,今日头条,微信没有朋友圈。
从开通公众号开始写作,已经连续写了二十几篇,将近五万字。
对此我不相信我是一个在意志力,自控力和行动力方面弱的人。
再往深层次的自我思考:
是什么在阻碍我的改变?
又是什么促使我能够改变成功?
到底怎样才能戒烟,减肥,才能改变自己改变人生?
我从认知程度,利弊程度,渴望程度三个纬度来进行思考分析。
01认知程度。
对事物认知程度的深浅直接影响我们对其判断的标准。
也是影响我们对事物利弊权衡的标准。
从而直接影响我们对事物本身做出改变的决心。
同一个事物,每个人的认知程度存在差异化。
同样一个习惯,有人可以做出改变,有人却改变不了。
我认为改变的关键,取决于他对这个改变的认知程度深与浅。
而我一直未能戒烟减肥成功,归咎于我对戒烟和减肥的认知程度甚浅。
认知程度的深浅,直接影响了我戒烟的决心。
有人知道,抽烟会死人,不抽烟也会死,所以戒不戒烟无所谓。
有人知道,抽烟患上癌症的几率高,但相信自己的运气不会这么差。
有人知道,继续抽烟他只有两年的生命,戒烟可能让他有十年以上的生命。
了解过一些戒烟成功的朋友,他们戒烟的第一步就是在于戒烟认知程度的提升和转变。
有人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了从此不再碰香烟。
有人媳妇怀孕了,从在家里开始不抽烟,到后来基本不抽烟。
自我反思:
不管在戒烟还是在减肥,再进行更深入的自我思考。
如何还不戒烟,不减肥,我未来的人生,生活会如何?
02利弊程度。
想要改变就必须在原有的事物上和改变之后做出利弊权衡。
那么就需要我们突破原有的舒适圈,踏足新的适应圈。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
当权衡利弊发现保持不变比改变之后更舒适的时候,基于本性,会放弃改变。
而一个人的认知程度的深与浅直接影响我们利弊的权衡判断。
所以我们在权衡利弊的时候应当思考。
选择用作权衡的双方是否足够匹配。
不减肥:吃饱就躺沙发上,想吃就吃,各种美食,是舒服的。
减肥:吃饱后需要走动,运动,各种各样不能吃,是痛苦的。
权衡减肥与不减肥过后,发现不减肥更加舒服。
所以我们减肥就停留在思考的浅层,动不了决心,也就不会有行动力。
但是换一个权衡的标准再进行的话可能会不一样。
不减肥:会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患病率死亡率增加。
减肥:身体健康,不用花钱看病,不用吃药,不用做手术,活得更加长久。
通过这样标准的权衡,我相信减肥的决心会大大增加。
向减肥成功的朋友取经,他们下决心减肥的动力是从权衡利弊开始。
有人减肥成功是因为只要瘦下来,她就答应做他女朋友。
有人减肥成功是因为只要瘦下来,他就不需要长期服药。
我们权衡利弊的程度和标准是促使我们做出改变的根本动机。
自我反思:
提高关于戒烟和减肥的认知程度,自我分析其中的利弊。
自我判断,从内心上做出选择,而不是别人要求你的强制改变。
03渴望程度。
关于戒烟和减肥,需要从被动选择改变为主动寻求改变。
但是主动改变比被动改变需要付出的精力会更多。
如何才能让我们持续不断的付出以突破固有的行为习惯呢?
之所以我们能坚持做一件事,是因为我们有足够的动力去做。
而对这件事的渴望程度是坚持的动力。
也就是说,你想获得改变,获得成功的渴望到底有多强烈?
有人问科比:为什么你能获得成功?
科比的回答:当你渴望成功像渴望呼吸一样强烈的时候,你就接近成功了。
说戒烟说减肥说了很多年。
一直都停留在嘴巴上,事实上我对这件事成功的渴望并没有多强烈。
因为我的认知度不够。
做出了错误的利弊权衡。
从而降低了对戒烟减肥成功的渴望。
这就是我关于戒烟和减肥的思考成果。
正在付出实践。
成功与否要以后才能见分晓。
2018年最关键的两座大山,网上分享的套路很多。
但我更希望通过自我的思考的方式去死磕这件事的本质。
通过思考,修行,感悟慢慢改变自我,改变人生。
文丨智叔 图丨智叔摄影丨感恩阅读
文章属智叔原创,微信公众平台(zhishusuibi)首发,如需转载请指明出处并加上“智叔随笔”名字,非常感谢!
也许你还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