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过这么一个笑话:三个老板在一块喝茶,第一个老板说我公司估值2000多万,第二个老板说我公司固定资产3000多万,第三个老板有点不好意思,憋了好久说我公司没有两位那么有实力,只是微赢利。然后其它两个老板相激动的说,你才是真正的老大。
看完一笑,笑着笑着就陷入了沉思,沉思着就沉重了起来,我就遇到了几个在创业阶段的公司,朋友的有之,朋友所在的公司有之~~~。
一、小A的故事和她的公司
认识小A是在原公司的时候,我做为品牌方和她们合作项目,然后后面认识了,现在她做一个湿巾品牌,小A对这个自己的品牌很用心,专门请了一个品牌顾问,做了整套的VI,还在微信公众号上搭建上分销系统,开了淘宝店铺找了代运营三个月上三个钻······貌似这一切是很美好的。
然而~~~~~~,凡事就是怕出现转折。
今年烧了一百多万以后,小A发现一个问题:好像什么都没有做,又好像什么都做了一点,我帮她梳理了一下:公司架构没有搭建起来,品牌顾问输出的东西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淘宝店铺运营三个月全靠超低价上活动,品牌的发展方向和定位不明确~~~
其实很显眼,小A的公司缺少的是一个全能型的统筹人才,还有小A自己在今年一年接受了太多的思想,做为创业公司而言,其实在创业初期品牌不是那么重要,宣传也不是那么重要,公司架构和规章制度更不是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什么?产品!产品!产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一切营销活动的基础均来自于产品,梳理产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而小A,恰恰太重视这方面,当然了,没有任何一个人说自己的产品不好,但是,记得最重要的不是你自己认为,而是顾客认为谁的好,谁的就是好!
从小A身上,我学习到重要的一点:做事情要抓核心,否则将漫天撒网,一个鱼都抓不到。
二、小B的故事和他的公司
认识小B纯属偶然,到了现在的公司以后,公司要做一个业务用的自有APP,小B通过关系承接了这个项目,我负责对接跟进这个项目,小B的公司也是典型的创业公司,在这个项目的整体跟进中,我发现我已无力吐槽。
APP不是一个新兴的东西,做为经常接触发新兴事物的我,看过,也用过太多的APP,明确的提出需求后,小B做出来的东西,怎么说呢?就好像是三流公司做了不入流的东西,然后跟你邀功,然后,做为好说话的甲方的我,瞬间有种自己被强奸的感觉,最重要的,报价是一流公司的报价。
最终,因为涉及各种复杂的关系,事情不了了之,APP一直在那里放着没有用,然后我在这件事情上学会了一点:尽可能的少和创业的技术型公司合作,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基本上完全不是你想要的东西,当然,可能会有人说还有好的呢,是的,有好的,但是我运气不好,到现在都没遇上。
三、小C的故事和她的公司
小C的故事更为可悲,她在一个创业型的公司工作,当然了,公司的产品还是蛮好的:音箱。至于她们公司的情况就不一一介绍了,只说在过程中的几件事情:
小C公司淘宝店铺是小C负责运营的,而小C的领导是一个典型的有点骄傲型的领导,据说和京东对接的时候这样说:你们只负责给资源就行了,剩下来的我们来做。刚听到的时候我几乎是不敢相信的,在中国这种人情至上的国家里面,做为一个新公司而且不谈不上品牌的公司而言,有这种领导不是福气,是灾难。
小C是自己一个人运营一个淘宝店铺的,领导天天和她讲要提升销量,我试着了解了一下,就发现了极为操蛋的事情:美工是整个公司只有一个,做店铺详情页主图这些需要打报告协调,一个月申请3000块的直通车费用领导直接问她可以产生多少销量,线下代理商没有合作协议,谁打款给谁货,然后代理商在线下乱价销售的时候,领导又来责骂小C为什么把线上搞的这么乱?
嗯,我想说,这是我见过的最奇葩的一个公司。
每个公司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个发展的侧重点,初始阶段需要做的,就是全身心的去把产品做好,然后再去让最多的人知道你的产品,再把你的产品卖给有需求的人,非常简单,特别的简单,但在这简单里,有太多的复杂。
不要相信什么代运营, 不要相信什么品牌顾问,不要相信什么微信分销,这些东西都是当不起推敲的一些东西,人人创业的时代,太多的急于求成,太多的贪功冒进,太多的功败垂成,而创业者们需要做的,其实就是几个字而已:
沉心静气,保持初心,极致产品,剩者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