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更新的内容,引来了不少朋友们的关注,褒贬不一。有的直抒胸臆,指出照片的不足,文章的瑕疵,也有不吝赞美之声,说以前怎么没有发现你有这方面的天赋,这样的感慨。当我看到鲜有来往的朋友为我点赞时,我在开心之余,不免产生一丝疑窦,“哎,他好像不怎么发圈啊,怎么会给我点赞,难道我错过了什么?于是,我点开了他的朋友圈,显示仅三天可见,无任何踪迹可寻。
好奇的心理促使我一探究竟,“嗨!兄弟,最近在干嘛,给我点赞了啊,拍的还行吧”我还沉浸在被赞美的喜悦中,心中迫不及待地想听老友对我的一番夸赞,他淡淡地回了一句“嗯,不错。”虽然是肯定的回答,但是与我所期待的确实大相径庭,语气是那么样的平静如水。我略有嘲讽地追问“兄弟,你朋友圈怎么仅三天可见啊?倒腾军火吗?这么神秘!“我可不是,你看”说完这句话不久,他发了一个长长的截图给我,看完他发的截图,内容丰富多彩,但是每一条都上了锁,仅自己可见。我逐条放大地浏览他的每一条朋友圈截图,好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有把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喜悦,也有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与故人的不期而遇,还有一些莫名的伤感及一些生活的琐碎。
原来一直以来,他把生活中的滋味都发在朋友圈中,只不过加了锁,锁在自己心中。他说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封闭自己,也不是故意不想让某人看见,而是仅仅觉得这是一种对于他舒服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的朋友圈也偶有几条仅自己可见,因为总有些事情,埋藏在心底才是最美好的。也正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写的那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很多事情不去打扰别人,在这个嘈杂的世界,留一丝自己内心的宁静给自己,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不去叫嚷着要去活成什么样子,也不必少年老成地给人一种高不可攀的姿态。别人有别人的难处,自己有自己的心酸。我觉得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也未尝不是一种自我宣泄的一个途径。留下某处不被任何人和事打扰,只跟随自己内心的跌宕起伏。
说实话,现在回头翻看那些之前的照片,真的不知道当初是怎么有勇气传上去的,接受别人的点赞、夸辞或嘲弄,可依旧舍不得删除。现在看来一切都已经不重要了,它只是我曾经的一部分,它经历了我的成长,伴随我被岁月磨砺。
我喜欢现在的自己,同样也舍不得将过去的自己删除,我觉得上了锁的照片,并不是对过去的逃避,而是对过去的一种珍视,越舍不得的东西,越舍不得让人评头论足。
到现在我也会发一些仅自己可见的朋友圈,在成功做某件事后,用朋友圈记录自己的欢呼雀跃的时刻,也可以在沮丧愤怒时不假思索,毫无掩饰地去发泄情绪,做真实的自己。
也有人问我什么时候拍的照片啊,怎么没见你发过。因为当时,我只是想去单纯的记录,如果不是突发奇想地写贴子用,我想我也不会贴出。曾经看过一段话说“快乐分享错了人,成为了炫耀,难过分享错了人,就成了矫情”用在这里算是恰如其分吧。
现在越来越多的朋友选择了“仅三天可见”我想也许是想更好的保护自己的隐私。我们都想以一个最好的状态去展现出来。所以,不管是全部可见、半年可见、三天可见亦或是仅自己可见”其实都是对自己的一份慰藉,都不应该是一种言语导向的行为,更不应该顺势而为的跟风,而应是一种主观的内心选择。
朋友圈,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更不应该通过虚拟的屏幕去试图能够完完全全了解一个人,不必去思索猜测“三天可见或者仅自己可见的原因”那都是每个人自己选择的展示方式而已。
我是有备而来的超超,那个会勇敢,会感动,会遗憾,向着光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