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却开头,这本《完全写作指南》就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模板大全。感觉英文原版会比中文版更适用与西人平素交流的场合,反而不太适合国人生活日常。相比以前在港岛的二楼书店买过繁体的商务信件写作文书案例,现在看来倒觉得措辞古怪,这本还是非常贴合生活实际的。
我一直以来都有个观点,总觉得只要跟创意无关,先列提纲后写内容的报告类文章的写作方式特别适合人工智能,并且AI搞不好写得比人还要专业。毕竟现在软件写的古典韵脚诗比大部分的普通人写的蹩脚打油诗都要好上一百倍。更不要港早就开始使用写作机器人的新闻行业,在没有外界提示的情况下你能看出哪条是机器写的哪条是人写的那特么才是真正开玩笑好伐。尤其是随着这两年来科技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或许没两年批量写作机器人就隆重登场了,又快又好还没错别字,估计到时候很多只会写无聊公文的闲人们就不得不大量失业了。
作为一枚曾经的中学物理学霸,我当初学电学的时候简直不费吹灰之力,什么串联并联都是小case,闭着眼睛都做不错。然而高中开始学力学时我却卡壳了,无论怎么听讲做题都始终想不明白做不好受力分析的题目,生生变成了一个物理学渣。待到工作后写报告,boss总是喜欢让先拟个提纲,作为框架结构,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修改。而我一向的的书写习惯却是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写完了之后统一处理,调整不同段落的顺序,再分别归纳小标题。现在看来,大概就是本书里“列反向提纲”的思路。如果按照提纲写文章是用线串珠子的话,这种反向提纲大约就是七巧板。可是其中弊病是文章不写完就不知道内容,比起提纲的一目了然,这种不到最后一刻全然不知所云更像是神经病话唠的产物或者摘录的笔记之类,非常难以修改。至于每次要解释尚未写完的内容时,我那曾经被受力分析支配的痛苦感就会再次如海浪般一波波袭来——根本就是因为还没有适应模板写作的初级原始形态。
对待模式化的工作为嘛不可以用模板来省时省力解放人力和脑力,我觉得这就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