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这次期中考试的话题作文,作文话题是「真诚」。考出来的结果出人意料,只有 40 分中的 29 分。料想是批卷老师觉得主题太阴暗了吧。
真诚诚然是世间美好的品格: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就说过,「一句真话的分量比整个世界还重。」然而,也同所有其他的美好品格一样,在不触及法律底线的情况下,真诚并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义务。在面对事件之时,是选择真诚而受损失,还是选择虚伪而保全利益,说到底,也就只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对真诚这一品格之悬格的升降,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社会的发展水平。
真诚这一积极品质在人类价值体系中的确立,还是出于社会总利益的最大化。如在农业社会下,确保农作有好收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掌握充分的信息,而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时的真诚就是使信息无损传递的条件。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真诚不必然带来利益的今天,真诚在价值取舍中的权重便需取决于社会的发展形态和道德观。
「真诚是否全善」这个命题,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成为了哲学和宗教领域永恒的讨论。「欺骗敌人是否算善?真诚待敌是否算恶?」古希腊哲人的质问奠定了西方哲学界「善恶」这一命题的确立。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例子,子鱼就曾和宋襄公为「尊约恪格以致失败,和使诈毁约以致胜利,孰善孰恶」的问题进行过争论。在赤裸裸的利益冲突面前,道德的说教总是显得苍白无力。
昔者齐国有崔杼弑君之事,而史官秉信史之态度,三诛三记,以使史实免于埋没,此可谓极真诚者也。而太史公却在委身下狱后,枉居中书之宦位,日夜笔耕,终成太史公书百三十卷。设若史公在狱中秉守性情,则以子长之伟烈,必斥茂陵而后已,如此固可谓极尽真诚矣,然天地间虽多出一直言而死之史官,亦将少出一闳伟浩瀚之史书矣。
「真诚」的讨论必将继续,而「真诚」标准的不断改变也会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替而维持不息。而在真诚、理性、利益等价值出现冲突时该如何取舍,是一个需要大量理性思考才能做出的决策,绝非喊着「真善美」的口号就能解决的。唯一能够肯定的是:企图用道德说教代替一切价值决策,企图用「真诚」的单一标准去代替一切理性思辨——这,才是最大的不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