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和食物一样,会无来由地喜欢或厌恶。
在董卿还没有像今天这样火的时候,我已经喜欢她了。
不是我标榜自己有什么先见之明,都说众口难调,我只能说,她正是我喜欢的那一款。
当我注意她时,她四十岁左右,风姿绰约,聪明灵秀,单从外表,很难看出她的实际年龄。
一张光洁的脸,坦然地望向你,在舞台上,落落大方,含蓄内敛,举手投足,收放自如。
那时候就想,她的内心肯定很强大,步入大龄了也还单着,自信满满,笑容灿烂地站在那里,镇定自若,不卑不亢。
可能被优美的诗词浸泡的女子,长成时都是那般情致。
腹有诗书气自华,用她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
那种成熟,如秋天的红高粱,色泽饱满,内涵丰富。女性独有的坦荡眼光,宠辱不惊,甘愿为美好俯身。
主持风格,柔软而坚定,处理现场问题,应变能力,对戾气的无形化解,对柔弱尽力的辅助,都让我无端地生出敬意。
她身上,具备知性女人的谦和,公众形象日趋完美,舞台工作胸有成竹。
走笔至此,芸芸众生,谁又不是在人生舞台上,用一生去展示自己。区别只在于,我们没有那么多观众,有的只是自导自演罢了。
说实话,我看董卿主持的节目有限,家里有位对抗日剧持续热爱的先生,且只有一台电视,我只能,在很多时候忍疼割爱。
一直到《中国诗词大会》播完,我也没有完整的看过,仅仅看了其中一部分。
可这一点也不影响我对她的好感。
台上,优秀的选手在指定位置上站定,观众也不自觉地成为参与者。渊博的点评教授,无所不知,如数家珍,记忆里储存了几千首诗词的选手,一一作答。
这样的群情振奋,这样的盛况空前。
这样的万众一心,这样的诗情画意。
令人快慰平生。
一切美好的,经过岁月提炼的传统文化精髓,自有它的吸引力,中国古代先贤,穷其一生的优秀作品,经口口相传,或文字传播,时间跨度很大,但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始终不能完全淡忘。
这样的网红,我喜欢。
这样的节目,我喜欢。
丰富的文化内涵,满满的正能量,犹如燎原之火,随风律动。
春风里听诗,背诗,是一种美的享受。
看到光华四射的董卿,以她美丽的双眼,宽阔的前额,充满智慧的链接,给亿万观众带来的文化大餐,我心飞扬。
观众需要这样健康、积极、向上的节目。
国人需要恢复关于诗词的记忆,品味美好,唇齿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