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小学时,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苏州园林》的课文,至今还有影响。从小到大对苏州园林的想像都在那篇课文里,影影绰绰,模糊而又缥缈,像诗又像画,照现在流行的说法,那叫诗意吧!
这一切皆为想像!如今,终于能够脱离想像,见到真真实实的苏州园林了,也是让人高兴的一件事情。
百度上说:"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为“拙政园”"。
掐指一算,这园子也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据上次游豫园得来的经验,对于一个不懂建筑,不谙历史的人来说,像这样的园子,只能游游走走看看而已。
穿过由不锈钢管子阻挡的街口,没走几步就到了拙政园,园区门口游人川流不息,写有"拙政园"三个字的园门口,人们争先恐后抢拍到此一游的照片,热闹的很。
看到这么多人,原先存留着的课本里的那点对苏州园林疏朗雅致诗情画意的影响一扫而空。心里想着:进了园子,肯定又将是熙熙攘攘的闹市景象了。这样一想,未免有占小小失落。
既来之则安之,还是要逛逛,毕竟千山万水而来,在此一游,也算了却小学语文课文留在我心中的那些念想吧!
现在回想,游拙政园真的没怎么用心,只是到四处走走而已,因为园子很大,有78亩的占地面积。园子里游人非常多,每一个亭子,每个游廊都人满为患,看园子变成了看游人。身着五颜六色的游客成了景点,而那些历时几百年的建筑倒像成了这游园里用来点缀的陪衬物。
好多身着汉服的小姑娘,穿着长长的袍子,衣袂翩翩,在园里四处游走,她们手执自拍杆,或三五成群,或一人独行,像春风拂柳,真是这园子里最相宜的一景,无论她们立于树下,或翘首廊柱,都和这园子那么搭调。惹得我不由目送着她们游走,竟忘记了看几处园子里的景点。
拙政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这样的理念,就可以想像这园子的景像了.亭台水榭,游廊轩墩,自是美不胜收,拙政园怕是文人雅士们诵文作诗御用风雅最为理想的地方了。
如果你思绪跑路,抛开周围这些人群,轻推一扇木雕小窗,向对面望过去,濯濯清水池,一对鸳鸯正在戏水,一朵荷花含苞待放,羞答答立于廊上栏杆边,那一端的风亭上,一个青春年少的女子正倚栏听雨,透过风亭的另一面窗户,雨打竹叶,正莎莎作响,静幽恬静,多么怡人怡心的画面啊!只可惜……只可惜……
同一个大观园,林黛玉葬花算游,史湘云醉眠算游,贾元春省亲声势浩荡算游,贾母由众人相随热闹喧嚣算游,那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撩乱、洋相百出也算游,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游的方式和体会,不知你来拙政园又是怎样的一个游呢?……
出了拙政园,隔壁就是忠王府。
没来苏州以前真不知道苏州有个大王府。出行不做攻略的利弊显而易见也,切记!切记!
进了忠王府,读了墙上的简介才知道这忠王府是是清代农民起义军政权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的王府。
忠王府是当年太平天国留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建筑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遗存下来最完整的农民起义军王府。
顺着忠王府大门向里走,边走边逛,一段封建时代的农民起义军的历史也就大致有零星了解。
每一个建筑都有一小段简明厄要的介绍供游人浏览。给我影响最深的是正殿内那金黄色的装饰,一个金灿灿的太师座椅后是金黄色半圆形的伞状帷幔,让人感觉有一种诡异的神秘和封建迷信的江湖唬弄的气息,总觉得怪怪的。
忠王府内所有的建筑都高大宽敞,气势恢宏。和隔壁的拙政园形成显明的对比。有一座室内古典戏台,两层建筑,三面敞开,倒让人觉得雅致不凡,其文物价值估计也了不得。
忠王府为署、宅、园为一体的建筑,所有前庭高大的建筑应该都是李秀成办公的地方,王府里面有一个四合院的建筑,是忠王住家之地,当时拙政园也被归于王府,成为忠王的御用后花园。
据说自太平军占领苏州,李秀成入住此王府,不断扩建修缮,到太平军失守苏州,也就两年多时间,忠王府修建工程虽未完工,但已初具规模。至此以后,中国经过那么多次历史变革和战乱,忠王府还能被保留的如此完整,也的确太不容易了。值得逛逛的一个旧时王府。
出了忠王府,转身即入苏州博物馆。当时逛王府时不知道,原来忠王府其实也算苏州博物馆的一部分,只是我不负责门票,只跟着大朱瞎逛而已。
每个博物馆里都有数不清的宝贝供游人观赏,在自已最喜欢的东西面前驻足欣赏,也是很惬意的事情。喜欢历史的人可以在你的历史知识积累上添砖加瓦,喜欢艺术的人或许会在你的艺术领地上来一次醍醐灌顶。逛博物馆,对我来说也是养眼调神的好去处。
不过来苏州博物馆,我觉得,要来看建筑,看苏州博物馆的建筑,因为它是世界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律铭的封山之作。享溢世界的泸浮宫玻璃金字塔就是他脕年的杰作。苏州博物馆本身就是镇馆之宝。千万不可错过哦!
从早至此,坐车、游逛,劳累困乏,去忠王府和苏州博物馆竟一张照片也懒得去拍(也没想到今天会写游记)百度上找几张过过眼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