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智绝”诸葛亮,可以说将他捧上了天。而正史里袁绍身边也有这么一位“卧龙”,罗贯中夸赞“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他就是沮授,沮丧的沮,授予的授。
结“袁”误终身
沮授年轻时就被举为茂才,也就是秀才,又“少有大志,多权略”,被韩馥请过去当骑都尉。本来过得还算安稳,但冀州是个兵家必争之地,袁绍那会儿又过着苦日子,就看上了冀州,暗中劝反冀州官员,还和公孙瓒约着一起取冀州。这中间有个荀谌硬是靠着一张嘴把韩馥说得满脑子都是投降。
沮授这时候站出来说“冀州再破也是兵精粮足,袁绍就是个客军,吃喝都靠着我们供给,就像任人摆布的婴儿,不给喂奶直接就饿死了”。事实就是这样,袁绍的粮草都是韩馥给提供的,要是断了粮袁绍那有什么战斗力,只有一张嘴。可实力差距如此悬殊,韩馥就这么把完整的冀州拱手相让了。而沮授也归到袁绍麾下,自此山高水长,“袁”字不解。
道一声“卧龙”
说沮授是袁绍身边的“卧龙”,是因为他能看穿形势,先给袁绍来了个沮授版“隆中对”。
沮授刚刚加入袁绍阵营时,袁绍就跑来问今后的发展方向,沮授也是不负所望。夸袁绍的忠义名扬海内,点明以冀州为起点,要合幽冀青徐四州,统一北方,养精蓄锐,再迎奉天子,想来几年这些事就都该搞定了。其实后来袁绍的发展进程也大致如此,就是忽略了关键的一步,“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还是那个意思“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番话也是说到了袁绍心坎上,“绍喜曰:此吾心也”。
要么说世事洞明皆学问,看形势这么透彻,顶尖智者当之无愧。
拜一位预言帝
每到关键点都能看到沮授的提议,袁绍也很有意思,那么多次选择一次都没选对,两人渐行渐远,袁绍势力也向着破败沉沦。
“授曰:‘今迎朝廷,于义为得,于时为宜,若不早定,必有先之者矣。’绍不从”眼看着当初定下的策略一点点实施,迎接天子的机会也在眼前,袁绍就是不把天子迎回来,不甘居于人下。沮授也说了不早点决定就该有人下手了,果不其然,曹操把汉献帝带回了许都。
袁绍打败了公孙瓒,这心气一下就上来了,要去打许都。又是沮授劝他:刚打完公孙瓒,不能穷兵黩武,而且还师出无名,最好先上表要个官职,要是不给也有借口了,在此期间休养生息,顺便派人去打游击,以逸待劳,坐等胜利就行。这时候郭图提了反对意见,觉得自己兵锋极盛,势不可挡,就一个字“打”。“绍纳图言”,不仅如此,还把沮授掌管的军队一分为三。
袁绍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小儿子袁尚。按理说都是让嫡长子做继承人,可袁绍偏爱袁尚,把袁谭打发去青州当刺史,意思是即位这件事袁谭已经出局了。沮授又说话了“谭长子,当为嗣,而斥使居外,祸其始此矣”果不其然,袁绍死后,三兄弟真是撕破了脸。
沮授出征前就知道自己大概回不来了,召来族人散尽家财,“势存则威无不加,势亡则不保一身,哀哉!”族人还不太理解,沮授告诉他们就像当初的秦王扫六合,完全不看好袁绍。
“沮授曰:‘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不听”都说了颜良领军不行就是不听,这就成全了关羽的神奇,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
颜良兵败身死,沮授看形势不对,又建议袁绍留下部队接应,防止全军覆没。“绍弗从”部队上下被眼下的强盛冲昏了头脑,沮授只好面对黄河“悠悠黄河,吾其济乎”,这次是回不去了。他开始请病假,袁绍也剥夺了他的兵权。
至死贞如铁
袁绍兵败,沮授被俘,第一时间大喊“我不是投降了,而是被抓住了!”,他的忠心不容玷污,曹操也算他的熟人,但他就是不投降。曹操只好在一边叹气,这样的人才不能为他所用太难过了,“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一片赤诚却只换了一抔黄土,其实沮授看清了一切,却从未退缩。
看官感兴趣的话,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