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从家到学校的路上有一条泥泞的小路,每到下雨天就坑坑洼洼,非常难走,后来我和小伙伴学会了从旁边低矮的围墙上飞驰而过,即使不是下雨天,我们也喜欢在上面奔跑和玩耍,这段围墙成了我儿时上学的必经之路,承载着我童年的冒险刺激和欢乐喜悦。
如今家乡早已被拆迁改建变了模样,而成长的路上总有一段接着一段的必经之路,绕不过,避不开。
最近有朋友说,你好久没发文章了。是啊,忙着工作忙着出差,忙着体验真实情境的生活。冯唐回忆在麦肯锡的时候常常喝酒应酬,忙到疲惫不堪,文章写完了,酒也醒了。我曾经不解其中的道理,如今我在外的时间比在家多,在路上的时间比驻足时候多,偶尔坐下来翻看文档记录,才发现有些文字也只能在路途中写出,我将视之为写文的必经之路。如果没有丰富而切身的经历又怎么获得不同的感受和启发呢?
不入其中,不得其感。
如果说毕业后的这三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想最多的就是耐心。
学会对自己的成长保持耐心,对朋友关系保持耐心,对生活的考验保持耐心,对未来的期望保持耐心。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并没有让我感觉焦虑,反而是一些人习惯性用统一的标准开始丈量这个世界的时候让人无法喘息。
随着行走城市的变多和年龄的增长,我愈加明白每个人都有她的必经之路。看着那些年轻的刚入职的同事,我有的时候也会感慨,原来自己已经走过了那些青涩的时光,原来我已经经历过各种的纠结和犹豫的时刻。
前几日有朋友打来电话,说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工作压力大,老公又不懂得理解自己,感觉很疲惫,听着那头的讲述我能感受到她的无奈和迷惘,不曾想到自己也曾如此焦虑和羡慕别人的生活。
读书的时候担心毕不了业,工作之后担心没有发展,面对新的机会不敢尝试害怕转变,遇到喜欢的人没有信心等等。经历太少才会瞻前顾后,不如先按照自己最向往的方向去做,因为无论对错,至少让自己尊崇内心走了一步,错了学会调整,对了就是建立了自信。
其实这世上又哪有对错,所到之处都是过程,也是抵达。
回过以往,我发现我从未因做过一些事情而后悔,却会因为没有做一些事情感到遗憾,经历过一系列的挣扎和迷茫之后,我才学会开始建立自己的原则,不会人云亦云。
前几日参加蒋方舟的读者见面会,儿时的女神如今也已30+了,谈到面对30岁之后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她说相比20多岁,现在会更加珍惜时间,想做的事情不再犹豫,面对选择更懂得取舍和坚持。
在很多人看来30岁已经不再年轻。但是重新计算,一个正常的接受教育的中国人,读完硕士再工作两三年,也就到了这个年纪,如果我们可以更加聚焦于自我生活的经营,就不必将希望转嫁于别处,毕竟生命才是一切的资源,如果我们能够更好的经营自己,为什么要草草就交了一份不太满意的答卷。
工作中接触到很多乳腺癌患者,每次听医生和患者谈论治疗方案及预期生存时常的时候,总会莫名紧张,同样身为女性,很难想一个人的生命可以被活生生拿时间长短来谈判时候那种局促感,所以每次从医院出来我都会在大马路上长舒一口气,能够健康平安的活着真好,不要辜负。
柴静在《看见》中说,如果我们用读历史的眼光看待当下,就会心平气和,放下评判,我想耐心地走完每条必经之路,也是用读者的眼光在进行一场实景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