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这名字,就像天上的云彩,飘忽不定,更让人捉摸不透。笔者认识张云,还是在铜陵市民论坛上的一次偶遇。
那时,张云就活跃在铜陵多个论坛上,在铜陵这块地方,只要提到张云,无人不知晓,她己是响当当摄影界人物了,其间她大量摄影作品在论坛上推出,即铜都论坛、市民论坛。在这两个论坛上,除了欣赏她那像雪片的美图外,还能经常读到她的文字。通过文章和图片可以看出,张云的文章如同她人,是一位充满热爱生活的人。这些可以从她的作品中看出。读了张云的摄影图片,后来,笔者把它们分为早期、中期、后期。
张云早期作品大都数是风景类的。这方面图片居多,因为这些图片,她和摄友到过黄山、屯溪、宏村,安徽名胜古迹大部分都留下她的足印,这类作品且跨越时间长,数量多,不妨也穿插一些花朵类的。笔者也就是读她早期的作品更加认识了她。中期作品大部分为花鸟类的,这类作品拍的相当生动,大部分采用特写。后期作品大部分为社会新闻类的。其中最吸引人的还是她的社会新闻类的图片,时间持续很长,一直到今天,看到张云相机流出各种各样的城市街头,她大胆地去尝试俯览座城市里的小生活,把相机对准身边发生的很不起眼人物,像路上扫地的、在高空作业的工人,还有炎炎夏日下站军姿的学生等等,她几乎把全部的心思放在了底层百姓生活身上,比如最近拍的《摆地摊》,就是这类作品。
2012年上半年,我从亲戚借了一部奥林巴斯数码相机,爱不释手,一心想用它拍出好的摄影作品来,到外面采风,苦于没有随同者,这时,张云出现了。
笔者虽然从事企业摄影几十年,所拍的片子数万幅,都是新闻图片,上不了大堂。一旦拥有了新的数码相机,就想拍到令人神怡的艺术图片,这时张云就成了我膜拜的老师,2012年5月,我们首次相约,前往天井湖采风。
那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我怀揣相机提前来到天井湖,张云如约而至,她扛着三脚架,肩上挎着摄影包,一进“阵地”,不把旁人放在眼里,就摆开阵式,为了找到理想位置,她不停地挪动三脚架,她的三脚架在我看来,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她作为一名女子,这样地执着,非常不易,看到她扛着沉重的三角架,我要为她分担,帮她扛三脚架却被拒绝了。她的老道做法吸引了游人围观,有不少游客一路跟随着我们。
为了拍到最佳片子,她不住地变换地点,就像一阵风,飘来荡去,连找她说句话的机会也没有。她到哪我就跟着到哪,她摆三脚架,我也摆上一个微型的三脚架,我的三脚架全部打开也只有二十多公分高,重几两不到,往往看相机,还要趴在地上才能做到。
张云的“家伙”就够气派了,相机、三脚架都是专业人士用的,让人羡慕嫉妒恨。
如苏珊桑塔格所言:画家的任务是构筑,摄影家的任务是揭示。没多久,我到上海。虽然我在上海,仍然在论坛上关注她的摄影作品,一有发现,并与她进行交流,有一段时间,我把摄影作品投给《金陵晚报》,同时也把投稿邮箱给了她,她积极投稿,很快就有作品发表,对她来说,深受鼓励。以后,她便是铜陵地区发表摄影作品大户。仅《铜都晨刊》经常用整版面刊发张云的摄影作品。后来,她的作品一发不可收,在铜陵地区已是小有名气的摄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