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爱上了孔子的书,因为感觉过30岁后,日渐有了中年危机。故希望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中年价值!而被誉为“中国第一个老师”的孔子,正好能告知我,人到中年有更高的价值,是大显身手的时机。机会就藏在对自己、对外界的认知里。
“35岁的孔子,虽然做事努力认真,但也只做了几个小官。辞官跑到齐国,然而还是不受重用。
42岁的孔子,再次回到鲁国,正巧赶上鲁国内乱。但并未放弃自己,继续讲学授课,广收弟子。
51岁的孔子,出仕鲁国,开始施展政治抱负,一度让鲁国国力大增。但又受人排挤,政治抱负没能实现。
56岁的孔子,带领一众弟子周游列国,开始了14年颠沛流离的生活,途中断粮,多次遇险,但他却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仍然坚守内心。
68岁的孔子,被迎回鲁国,敬而不用。但孔子依旧保持着“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心态,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纵观孔子的履历,中年危机好像在孔子那里压根就不存在。因为他已经足够通达,不会再为了目标而踌躇;因为他自己确定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的目标在何方。
我想说:“做自己,就好!虽身处凡世,虽特立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