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两种声音,一线老师普遍认为:初三了,就应该把大量的时间放到备战中考上,不该再阅读了,特别是不在考试范围的名著,因为时间紧张,时不我待。但是也有少数老师,包括专家认为:阅读,就应该一路修行,不该停止。
到底如何选择呢?天津王秀莲老师提出了一个方法:少布置书面写的东西,留下时间有计划地阅读。我是站到该阅读那一方的。怎么阅读呢?
九年级上册要求阅读三本书:《傅雷家书》、《水浒传》、《培根随笔》,都是不在考试范围之列的,暑假期间有一部分同学读了,有一部分同学只字未读。这三本书书中,我有两本读过,《水浒传》只看过零星的电视剧。而且我觉得,《水浒传》里是非感比较弱,不管是黑店还是拦路抢劫,水泊梁山好汉有点滥杀无辜。也大约是我未读完,所以才有这偏颇之词。
我的意思是:读。但是要有计划的读:粗读、跳读,精读,三种不同的朗读方法共同使用。根据不同题材,选取不同的朗读方式。
随笔,讨论的范围广,和读书、人生哲学有关的,精读:要摘抄;做旁批,写下自己的思考。有些精彩的语句,可以背诵积累。有些内容,离我们生活较远的,又不大感兴趣的,可以略读,甚至跳读。但当涉猎,见识一下。这本,半个月读完。老师提前一章阅读,设置两到三个问题,供学生思考。不宜太多。太多,学生感觉负担重。
书信,能否关注傅雷在书信里都教儿子注意什么,希望儿子培养哪方面的修养?我们也就效而仿之,让自己变得优秀起来。因为是书信,可否朗读每日一封?勾画出要学的东西,适当旁批,精辟的语言摘录,不必抄录太多,感想要写。
小说,关注的可能就是人物和情节,因为未读,不敢造次,容以后再议。
根据不同文体,选择不同读书方法,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也要让学生阅读。不读书,何以了解人生?不读书,何以开阔眼界?不读书,何以学会用精彩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加重学生的负担,一定要慎重思考,认真筹划。抛砖一块,不为拍人,只为引玉,共同谋划,共商读书大计,开启学生美好人生。
因为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人生的改变,真的可以从阅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