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Yancy,为了方便大家之后的阅读更具针对性,首先交代一下个人背景:
Brief Introduction
学校:非985非211非双一流非财经院校本科
语言:大学英语六级579,法语基础
性别:女 成绩:88/100
奖学金:大大小小共计8次
实习:民企➕国企➕内资所,大四收割的咨询与券商offer均放弃
商科证书:除了基本的从业类,没有任何如高含金的CPA、CFA、ACCA
社团:英语协会职业发展协会学生会,最终落脚主席团
总结:瞎折腾了很多事,但也只是一粒不起眼的沙子
一些话
其实,想写这篇也许能勉强称为“干货”的文,是很早就有的打算,年前年后身边也有很多朋友同学问我相关的问题,而之所以现在下笔,还是那个原因:宇宙第一拖延症患者兼懒癌晚期。但随着春季招聘的来临,我想既然拖了很久那就不应在质量上有所辜负,希望能带给大家或大或小的收获。
前方高能预警:这是一篇鸡汤与干货交织在一起的文章。
鉴于关注者的多样性,我想还是有必要介绍一下毕马威:
它是每个会计人或曾憧憬过的理想,也是某些媒体批判过的优化级“血汗工厂”。
它有着四家中“包容”的网申通过率,也有着众人皆知的“严苛”笔试通过率。
One.谢谢你没有否定一无所有的我
与毕马威相识在2016年,大二下学期,我为一份暑期实习发愁不已。
那时刚经历由“要保研”转向“要找一份好工作”决心的转变(至于为什么放弃保研这条路,以后有机会会讲),此前具备的一些“成果”都不再完全适用,找实习面前我就是一张白纸。
平时参加校企活动还算勤的缘故,我得以和一些HR展开交流,在透彻分析自我和建立起发挥自身优势的认知后,我的焦点集中在了外资企业,但依然没有什么头绪,于是和大多数求职者一样抱有同样的态度:海投。那个时间段正是“互联网+求职教育”类机构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时机,我也关注了不少相关的公众号,对于当时什么也不懂的自己来说确实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求职公众号推送了很多企业的需求,而我唯独对毕马威精英计划(Elite Programme)的海报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有很强烈的意愿想进入这家公司的原因有:
一是对于一张海报能做到至臻打动人心的企业,一定有它的过人之处;
二是能感受到这是一家对候选人包容性很强的公司,无论是官方说明还是各路传说;
三是它是一家外资企业呀嘻嘻嘻。
然后就进入到网申界面,虽然对英文有着先天的热爱,但是没做任何功课了解信息的情况下,我的确有点儿蒙。
一共有十个板块的内容需要填写,涉及到个人信息、英文水平、高中与大学就读学校及成绩、奖学金、技能证书、实习经历、开放性问答(Open Questions)、附加问题等各方面,可以说是不能再全面的网申系统了。
—都需要用英文填写吗?
—你觉得呢?
对于毕马威的网申,我有几点拙见:
●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沉得住气。所有需要填列的事项都必须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的,没有基本语法错误、逻辑清晰和意思表达通畅是必要的,并且这些会成为合伙人面试时合伙人手里的资料。而我一般习惯于把需要填列的事项先写在word文档里保存,再粘贴至网申界面,一来避免因各种原因导致网页跳转的保存失败,二来可以给自己留底方便以后的申请。坊间流传着90%-95%的网申通过率,毕马威不会因为你的“光鲜经历”就让你通过,但一定会被你诚恳认真的态度所打动。第一次做网申我用了3小时便大呼疲惫,而后才了解到一个上交的小伙伴用了8个小时把所有细枝末节都认真填了一遍,所以说,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从来都不只是一句鸡汤。
●你需要适度的心机。走出校园总需要一定的“包装”,但这种“包装”也不能太过分。具体于网申而言:课程成绩可以填分数高的科目而避开低分、实习经历过少可以代之以相关的项目经历、事先摸准企业文化所填列信息要能与毕马威精神靠得上、把握好网申投递时间以便为笔试赢得更多时间。
●你需要突出重点。我曾经帮过身边不少人看简历,集中的通病在于“经历”部分“大而空”,这也是我自己犯过的毛病。个人认为,诸如“学习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不错”等直接的字眼映入HR的视野时,他们的内心不能起到丝毫的波澜,因为你没有讲清事情的情境、任务、行动,只单单提到了结果(STAR法则),而他们也无从了解你。由精炼的语句、量化的数据组成的2-3点(bullet point)来支撑经历,是较为推荐的一种表达方式。
网申关键词:认真 全面 突出重点 把握时间线
大约是网申后的两周,我收到了笔试邮件,当时欣喜若狂地发了一条朋友圈。(那个时候还是SHL题一瞬间觉得时间过得好快)
至于为什么那么激动,大概是当时除了毕马威,其他的申请几乎全军覆没,拒信与石沉大海接踵而至。
当然,在我的井底之蛙与临时抱佛下,我没能顺利通过笔试进入到面试环节,平生与毕马威的第一次“交手”草草收场。
至于为什么毕马威会自此在我心底留下深刻的印记,大概是在我一无所有的时候,它没有否定我,而是给了我机会。
Two.任名企茫茫 我最中意你
所以不难理解,在之后的大三这一年,我可以不投其他家,但一定不落下它。
而这一年,也是我对毕马威的笔试飞(龟)速理解的一年,只是我们之间,还是缘分未到。
第一阶段:孤军奋战的我
认识到第一次失败的症结所在及坊间流传的10%-15%笔试通过率的激烈竞争后,大三上申请寒假实习时我便打起精神准备笔试。认真看了一些分享听了一些笔试讲解课程,同时也记录了笔记。
有一个小插曲印象很深,是我的逻辑部分做到一半的时候突然闪屏,再进入到答题界面时该部分已经锁住。我没有特别焦急,但是真的不甘心,因为答得还行。于是火速联系HR,当时心里想的只有:这不一定能行,但不试我一定会后悔。
电话那头是温柔的HR小姐姐甜美的声线,“嘟嘟”两声后自报家门“您好,KPMG HR”一向是毕马威的传统。了解到我的情况后,HR先是安慰我一定不要着急,紧接着记录详细我的情况和申请信息,并说明会和IT那边及时沟通,最后在一天之内我收到了逻辑部分的重新答题邮件。
无论外界对于毕马威在四大中的位置持有何种态度,但是它的招聘团队一定无敌。
第二阶段:与竞争者为友的我
我最终还是无缘寒假实习,打听到精英计划的同学由于计划的需求已经拿下审计部实习生名额的绝大部分,也有后来认识的朋友笔试三个部分均99最后去到咨询部实习,抢占先机确实很重要,但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虽然过了安全线但依旧不够优秀。(至于为什么会知道自己过了安全线,后面会提到)
大三下由于要去港中深上暑课,我就申请了安永的秋招提前批计划,笔试和毕马威一样是cut-e,可以为正式秋招做准备。最开始同样是孤军奋战,直到遇到一同进步的小伙伴华工G君。
G君带领我开辟新世界这句话绝不夸张,没错他就是我前面提到了的笔试三个部分均99的大神,而我也逐渐明白差距源于自我满足与井底之蛙。因为在认识他之前我只满足于两个12分钟做完数字推理的37道题和语言推理的49道题,而没有考虑到在保证准确率的前提下提前完成的“加分”功能。那段刷题熬夜对答案彼此质疑讨论定夺的日子,真的是心无旁骛。而我也更加相信那句话: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虽然有些时候会调侃,但是在勤奋这点我必须承认他)
对于毕马威的笔试,我有几点拙见:
●不要做井底之蛙。这个世界这么大,交流也好学习也罢都不要局限,身边挺多同学抱怨学校背景欠佳带来的平台不够,但我一直都觉得这不应该成为阻碍个人发展的巨石。就拿申请毕马威来说,应届生论坛上专门的版块会有天南海北的小伙伴进行申请的即时交流和经验分享,许多江湖上流传的笔试复习题库也能找到源头,你不需要认识谁,而只需要做一个有心人。
●学会正确并合理利用资源。我在前期关注了不少求职教育机构的公众号,后来取关了一些质量相对不佳的,很多人可能会说资料眼花缭乱看不过来、笔试经验众说纷纭难以辨别,但我想说对待经典都需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何况是公众平台。经验向来不是普适的,资料也不是拿来就直接用的,我们需要自己整合,提取其中的关键。就拿准备安永提前批来说,我们需要自己把各个背景材料提取出来,中英文对照,剔除重复的题目,刷完题后还要对题干和背景材料进行背记,在我身边,默写背景材料的都不奇怪。
●速度与准确率并举。我们最终的分数是根据在竞争者中的水平来确定的,而这个水平取决于速度和准确率,速度快但准确率不够或者准确率高但速度不够,最终都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由于电脑答题的缘故,有些候选人会选择请他人代替自己完成笔试,我觉得还是不要冒这个险比较好,因为面试阶段毕马威会进行随机抽查重新笔试,如果前期请他人代答又恰巧被抽中,还是挺遗憾的。
笔试关键词:速度 熟练度 准确率
Three.兜兜转转再相遇 而你恰巧在原地
这一部分我想讲述与毕马威的面对面。
Oct 14
前言
兵荒马乱秋招季 放弃挣扎的最后一秒出现转机
四大的网申相对于部分企业来说较晚,因此我也在秋招初期申请了自己喜欢的某个领域(评论区无奖竞猜)的企业,但很遗憾无一通过网申。其实在秋招前我还算是一个有自信的人,但是伴随着纷至沓来的失败—我连入场券都没有谈何逆袭,真的有点儿怀疑人生,甚至于会反问自己为什么不走保研,甚至于收到德勤的笔试邮件没点开就想放弃,甚至于想跟风随大流草草收场。
那段时间真的是极度考验心态。
在校招的网申上我心里有两个声音在打架:一个劝我放弃,一个让我坚持。的确,精英计划和寒假实习的失败让我增长不少经验,但同时也削弱了自己的底气,我止不住会去想:如果这次失败了该怎么办?是不是本来就没有缘分?思想斗争了很久,我在网申截止前一天才完成了校招的申请。
又是很久没有消息,但我已经不再急躁,虽然疑惑自己不应该笔试资格都没有。
直到一个月之后,手机“叮”地一声,我竟然收到了邮件:直接经理面试!
后来我才知道是寒假实习笔试通过校招免笔的缘故。
这里和大家说一下,免笔有利有弊,利是能帮大家节省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弊是如果上一次通过的笔试成绩不佳有可能会被调剂。
Dec 8
经理面试
有货才有自信
四大的面试都是分批进行的,因此应届生论坛上能找到很多小伙伴来自前线的面试经验分享。我的前期准备分为以下几步:
Step 1:把论坛上和自己申请城市相同岗位相同小伙伴的面经有用信息部分抓取出来,比方说我申请的是广州所的税务咨询,那我就要集中找本年度与之相关的面经,汇总形成适用于自己的word文档。
Step 2:同一年度同一城市同一岗位的流程一般一致,把抓取出的word文档面经粗略看一遍,对流程、案例、考察点做到心中有数,四大的首轮面试均以商业案例为依托,而坊间流传的近年来毕马威案例样本是有限的,大家可以提前猜一猜会出哪个案例。当然了,这并不是说让大家投机取巧,而是要在最开始有个大体印象,轻重缓急要分清。
Step 3:在已经各案例材料的情况下,搜集资料并进行独立思考。以All2gether案例为例,讲述的是几家互联网公司要进军影视业,它的各个产业的竞争对手,和一些政府相关的背景材料,由此展开后面的各项问题。首先这些案例都是以现实中的企业为原型的,All2gether案例下是阿里、腾讯、百度、万达这几家,其次坊间流传的案例虽很全,但案例后的问题目前是没有完整版本的,因此我们要吃透案例材料,然后利用各种渠道搜集案例所影射的各公司的资料、财务报表、商业报道,还可以在知网和数据库查看与之相关的论文,最后自己针对坊间流传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再参考面经中的回答以及想一想该案例下还能引申出什么新问题。
税务组的经理面试是群面,一组7-8人,我们组的分布是:7女1男,5海归3国内,5硕士3本科。案例材料与问题卡均全英,案例材料6-7页,问题卡6个问题,两个经理作为面试官。进入一个会议室,有40分钟阅读案例的时间,然后会被带到面试区,组员按自愿的先后进行1分钟英文自我介绍,再进入到30分钟小组讨论及展示环节,最后经理们会提问,组员自愿作答。
关于是否要争做领导者(leader)或控场者(time keeper),我的观点是视情况而定。可以在候场或者1分钟英文自我介绍期间观察组员的特性,如果感觉本组中有能力特别出众的组员,这个时候自身考虑做一名献言献策者(contributor)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感觉大家都比较害羞和内敛或是能力不是特别出彩,这个时候你对自我能力有信心的话可以勇敢地站出来快速打破僵局。对于群面我认为更多的是考察个人对于团队的贡献值,而不仅仅取决于你在团队中的身份。对于是否要用到商业模型,我的观点是可以用但不能太死板。经理们面过无数组,波特五力、4P模型、3C模型等等听得不要太多,如何用能使他们眼前一亮就要看平日的积累和前期的准备了。无论采用什么战术,严密的逻辑思维、一定的商业意识、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都是必须的。
Dec 13
合伙人面试
一次与“长者”的长谈
首先必须给毕马威的效率点个赞,经理面试上午面下午就电话通知结果,合伙人面试安排在五天后,但知道具体时间是面试的前一天,那时候我正在食堂买饭,立马订机票打了个飞的赶过去。
我对于合伙人面试的准备工作有:论坛整理面经、准备能打动人心的自我介绍、烂大街的3Y(Why KPMG、Why Tax、Why You),其实到了这一步,准备多久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而是往日的积累和你心中的向往程度,因为合伙人面试就是一个认识你了解你的过程。
税务的合伙人面试是一个合伙人和一个经理两对一的形式,而我想说的是:
面我的合伙人堪称现实版唐晶!
整个面试我人为划分为两部分:
●英文部分:
1.简要介绍一下你自己;
2.在上一次的群面中,你在其中担任什么样的角色?你如何评价整场讨论?你认为你们组在哪些方面做得不错哪些方面做得不是很好?
●中文部分:
1.你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习了哪些课程?如何想到要去那里学习?老师给你的评价如何?你有哪些收获?
2.你有一次实习在立信广州,是如何想到要去那里实习的?实习期间都做了哪些工作?
3.你是我们候选人中年龄最小的,几岁上的学?为什么要这么早读书?你觉得你年龄小的优势有哪些?
4.你高考是如何去到现在学校的?高考失利?
问过旁边的经理是否还有问题需要问我后,再进入到最后一个问题:
5.你有哪些问题要问我?
很多人问我,四大如何看待候选人的教育背景,我的回答都是:
过了网申就不再成为录用的决定因素,但好的教育背景会带给你更多机会。合伙人面试的时候会针对你的学校进行不同梯度的面试,比如留学归来她可能会在面试中加重英文的比例,如果她认为你的能力匹配不上你的学校,就有可能被淘汰,如果你的学校不尽人意的话,合伙人会挖掘其中的原因以及你的能力是否超过她对你学校的期望值,当然这也与合伙人自身的风格有关。
Four.不是不爱 面向未来
再次点赞毕马威的效率是因为:合伙人面试结束一个小时后就接到了合伙人亲自打来的电话!和面试时那个高冷酷酷压力面我的女强人判若两人,电话那端是温柔的声线:
Hello Yancy我是刚刚面试你的Michelle,现在可以告诉你我可以给你这个offer,提前说是希望你能在路上开心一些,愿你能度过愉快的大学生活,我们明年见!
接到那个电话时,我刚下地铁一会儿,激动得原地转圈。
接下来就是如何抉择的问题了:我在同一天先后收到毕马威和建行电话offer,都在广州。
朋友和老师的建议都是一半毕马威一半建行。
只是,当真正走向毕业季这一步时,许多东西都不一样了,很多原本不在意的东西都变成了需要考虑的事项。
当然了我不是在说工作强度,毕竟走出学校后做什么都不容易。
Five.最好的告别
面试我的合伙人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她是我曾想成为的人:现实版唐晶。虽然最后弃了offer我还是想给她发一份致别邮件,因为打心底特别佩服她: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专业程度,还是十多年于四大的坚守。在G君的帮助下,我猜出了她的邮箱,发了610个单词组成的致别邮件。没想到有回复:
至此,我的毕马威之行画上圆满的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