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故事:
自打女儿出生后我把大部分的时间和心思都放在女儿身上,甚至我还要求不到4岁的儿子要让着妹妹,玩玩具的时候也是让妹妹先玩。今天晚上吃过饭后,我正抱着女儿逗她开心,儿子也过来让我抱,我生气的说,你这么大还要妈妈抱,没看到妈妈正抱着妹妹吗?儿子低着头回屋了,到了睡觉的时候也不让我讲故事,自己乖乖的睡了。看到儿子这样,心里的愧疚和自责如藤蔓一般疯长,他还只是一个不到4岁的孩子,我的偏心对他的伤害有多大。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有了二胎的宝妈中很常见,妈妈们也很无奈,人们天生会对弱小的群体更关注,这是人的本能。在家里一样,有了二宝后,二宝由于弱小,妈妈就会把更多的注意力和关心放在二宝身上,自然二宝受到的宠爱和照顾也更多一些。同样的,如果家里哪个孩子体弱多病,自然也是家人的焦点。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很多家庭在有了二宝之后都面临一个精力问题,之前信誓旦旦地觉得一定不会冷落大宝的信心,在强大的事实面前不得不感慨:臣妾做不到啊。尤其是大宝年龄在五岁以内的家庭,妈妈是孩子心中的重要角色,大宝情感上对妈妈很依赖,而妈妈把更多精力都放在二宝身上,导致大宝对二宝有情绪甚至嫉妒。
好像这就是事实,妈妈们也没办法一碗水端平,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们对待大宝的模式,和小时候妈妈对待我们的模式何其相似
当我们想要妈妈抱一抱,妈妈会生气地对我们说,“你没看到我正忙吗”
当家里的弟弟抢走我们心爱的玩具,找妈妈理论时,得到的答复是,“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弟弟”
当我们做错事时,妈妈的批评落下来了,其实我们很想听到妈妈说,“没关系的,下次注意就好。”
人在紧急情况下,往往会用“熟悉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正确的”方法。
我们自身还没准备好,还没有和自身和解,二胎就已经来了
然后我们对待大宝的模式就成了 吸引注意力--生气--愧疚--忽视 这样的一种恶性循环中,然后我们会归结为我也没办法,孩子太不听话
我一个朋友,二宝是重度自闭症,自从生了二宝,她的精力就全花在照顾二宝身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和大宝的关系就变得很糟糕,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她很恼火,孩子不听话,她很恼火
其实我很为她家老大叫屈,才9岁多的小男孩,妈妈就不在身边,爸爸整体忙生意,即便父母都在家,也很少和颜悦色,考试成绩差得挨打,不听话了得挨打,弟弟在家他还得照顾弟弟。
我看着大S在有了二宝,不忘秀大宝,她24日在微博晒出素颜照,分别紧搂女儿和儿子,感性写下小玥儿长大了,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但她仍会安抚“千千万万遍”。难怪大S的育儿经这么受追捧,看完照片,我也是服了。
我的一个同学有了二胎女儿后,对大宝儿子的关爱也没有少,上次去她那里玩真真切切体会到了,有一天她老公去打球,我们一起坐车去公园,她陪着儿子放风筝,晚上大家一起陪着大宝放孔明灯,大宝是她亲自带大的,带二胎女儿很轻松,又有公婆帮忙,平时下班或休息,陪2个孩子是没问题的。小时候她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对她们姐妹的照顾多少容易忽视,对自己的2个孩子,她想要给他们更多的爱。
我们怎么做准备呢?
和我们内在父母和解,抱一抱我们的内在小孩,
当她害怕了,告诉她,有我陪着你
当她做错事了,告诉她,没关系的,下次注意就好
当我们做好了准备,当二宝到来,面对大宝,我们需要去打破吸引注意力--生气--愧疚--忽视这样一种模式,然后我们会发现,我们出了照顾二宝,也可以照顾好大宝。
父母把2个孩子的需求都照顾到,子女可以健康快乐成长,家庭和谐美满,何乐而不为。
养育二孩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父母要学会一视同仁,而不是只偏向老大或者老二,找到平衡与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办法,而办法永远要总比困难多得多。而两个孩子从小相依的感情也非常重要。孩子之间有互动,家庭之间有沟通,才是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