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之中会面临无数的、各种各样的选择:小到今天早餐吃什么,两件衣服选哪件,再到毕业去北上广还是回家乡,先买车或是先买房,直至选择事业的发展方向,人生伴侣的选择,等等。
选择,往往都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不可逆的影响。让我们试着回望一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想想那些我们曾经做过的选择:例如学校的选择,文理科的选择,是否早恋的选择等等。如果当初没有选择A而是选择了B,我们现在的人生际遇(新的选择下可能遇到的人、发生的事和面临的新的选择)当会完全不同的,甚至有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差别。电影《蝴蝶效应》就是在展现这样的道理(没有看过的同学可以看下,推荐);
可见选择的魅力极其重要性。有的选择,只需一眨眼的功夫,甚至在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大脑就已经处理完成了。而有的选择、一些重大的选择,特别是一些备选项更多的重大选择,却往往让我们陷入深深的纠结当中,不知如何取舍。有的人、有的事便也就这样在纠结中贻误了更佳的选择时机,造成一些遗憾或是后续选择成本的提升。
庆幸的是——我们还能有所选择;而不幸的是——“人不会死在绝境,却往往栽在十字路口”。
关于选择这个复杂至极课题,没有人能代替我们做出、或者告诉我们完美的答案。但有关思维方式或者共性层面的东西,我们却是可以拿出来探讨与分享的,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尽快摆脱不必要的纠结,收拾行囊、更加愉快的上路。——因为选择不是为了找到永恒的完美,而是为了更好的走出当下的纠结。本文的小小的目的便在于此。
(下文讨论的选择,均指一些重大的、令人纠结的选择)
一、选择前的准备
二、选择的方法
三、不是选择的选择
四、是选择成就了我们,还是我们成就了选择?
一、选择前的准备
即调整自己的状态及收集整合相关信息使自己处于一个适合做选择的状态下。这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主观方面就是要让自己归于平和。要不断调节,确保自己是处在一个适合分析、思考的情绪状态下的。尽量排除外界的刺激和干扰,愤怒的、沮丧的或者亢奋的情绪都是做选择的负向干扰因素。所以才会有俗语道:“千万不要在冲动(愤怒)的时候做决定”。
让自己尽可能的平静下来,哪怕稍微多花一点时间也无妨;最好能尽可能的跳出自己,然后以第三人的视角来审视,直至我们能够坦然接受最好和最坏后果的时候,应该就是主观方面已经具备的时候了。
客观方面就是要充分的了解自己,了解每一个选项。
了解自己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了解的内容包括自己的价值取向、成就感来源、评价机制等等。对自己认识的越清楚,也有助于选择的做出。而不是今天听别人说A好,自己就偏向A多一点,明天听说B好,自己又改了主意,典型的不明确自己要什么的表现。
那如何认识自己?——可参考的方式是,试着想想自己往往因为什么感到开心?为什么而沮丧,为什么去妒忌,又为什么而感到愤怒?多追问几个为什么,直至找出背后的根源和特质。也可以尝试做一些科学的测评作为认识自己的辅助参考,如MBTI。(注意,仅仅是辅助,不要舍本逐末)
对于做选择来说,了解清楚每一个选项和了解自己是同样重要的,但常常也是容易被我们忽略或者轻视的。试着尽可能多的去接触一些相关人、或者留意一些相关的细节把每一个选项,特别是这个选项中自己在意的方面了解清楚,尽可能全面的、客观的收集信息。
例如两个让我们难以取舍的offer,了解的途径至少可以包括面试时HR和相关负责人所直接及简介透露的信息、在这些公司工作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有相关领域经验的资深(年长)人士、网上的信息、做猎头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等等。
重大的选择值得我们慎重的对待,花点心思、想点办法尽可能多的了解相关信息,有助于我们做出更稳妥的选择,甚至有时候就在信息的不断了解过程中,这个看似纠结的选择可能就变得明了了。
二、选择的方法
选择前的准备可以适当的慢一些,但当准备已经做好之后,做出选择决定的时候就应该果断一些了。究竟该如何进行取舍呢?
本文想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种直觉初判加分析验证的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感情和理性结合的方式。
在正式讲之前需要明确三点^_^:
其一是这种方式必须是建立在做好了做选择准备的基础之上的(即本文的上一部分);
第二是这种方式也一样是主观的,事实上不可能存在、也没有必要去追求客观的选择,因为这种选择活动本来就是由人做出的,也是需要作用于人身上的。
第三是本文论述的是唯一性的选择,排除可以通过某些方式最终兼得的情形;
(一)直觉初判。即,在平和情绪的基础上,结合所收集到的各项信息,在自己的内心形成整合的认识和初步判断。说白了,就是停止无意义的纠结,不论怎么样先根据自己的直觉做一个选择。
What?说了半天居然说凭直觉!靠谱吗?
直觉其实并不玄乎,它是一种主要建立在个人认知能力(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对世界等)、过往经历、价值取向基础上的一种内在倾向性的指引。
为什么有的人直觉准,有的人直觉不准,取决于上述三个影响因素的个性化差异以及前文所述关于选择前的准备部分的充分程度。
不过,不管怎么说,选择本就是作用于自己身上的,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及主观感受服务的,同时基于效率的考虑,所以在准备充分的基础上,先从感性层面做一个选择。心里没谱,担心自己直觉不靠谱的没关系,我们还有下一个步骤。
(二)运用分析的方法去验证这一选择(重点)。把自身对于这一选择所有的关注点罗列出来,再根据自我的价值取向,明确每一个关注点的对自己内心的影响权重,总权重之和为100%;选择一个适合的时间,通过同一标准的打分机制,最后,核算出每个选择的最终分数,验证分数最高的选项是否与刚刚直觉所做的选择相一致。
以3份offer的选择为例:
操作需注意:
1.“考虑(影响)因素”一列尽可能多的罗列所以自己在意的点;
2.权重总和需为100%,此项设置尤为关键,设置完成后再把相同权重的项进行内心的横向对比,确定是否合理及是否需要调整,反复验证几次;
3.打分部分(描红)按照影响因素横向进行逐一打分,不要按照选项纵向完成打分;例如福利待遇就同时完成3个备选项的此项评分;
4.其余部分通过公式自动核算,公式设定参见模板;
验证方法及取舍建议(重点):
1.当得分高的选项和直觉初判的选项相一致时,可以做出确认直觉选择的结论;
2.当不一致时,如直觉是A,分析是C;看两者分数差距,若分数差距微乎其微,亦可以做出确认直觉选择的结论;若分数差距较大,则对照分析表格查验造成两个选项得分差异较大的原因是什么?即是哪一项或者哪几项导致了C比A分数高;定位之后,客观的核查该项的打分及权重设置是否存在问题,若存在,则进行微调,之后再重复步骤验证;若无问题,则建议按照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选择;如仍然非常纠结,也可以另择一天再进行一次分析验证的步骤;
3.当不一致且3个选项得分都相差无几甚至相同时,参见第三部分;
验证结论相一致,是比较容易让我们做出选择的情形;当不一致时,要学会分析和进行复验,最终,重大的选择建议我们还是应更加关注理性分析的结论;
三、没办法选择时的选择
当极少见的情况发生时:即几个选项得分相同或者微乎其微,直觉也没有告诉我们倾向性非常明显的结论。
其实这种情况也恰恰说明了3个选项能给我们带来的有利程度是差不多的,既然不能贪婪必须取舍,同时关注效率也帮助我们停止无意义的纠结,同时避免贻误最佳选择的时机所可能导致的对做选择的人不利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我会这样进行选择——
当你实在无法做出选择的时候,那就选择那个可以让你以后能有更多选择的选择!
四、是选择成就了我们,还是我们成就了选择?
需要知道的是,不论我们如何聪明、如何平衡感性及理性,我们所做的选择都受限于我们已知的信息、受限于当下的情形、也受限于我们当下的自己;
我们并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那样也并不会真正使我们快乐。所以接受和理解限制下的选择是我们可以更好进行选择并且和自己的选择一起上路的重要前提。
“我们称之为路的,无非是踌躇”。面对选择,我们能做的其实是“更好的走出纠结”、从而更加愉悦的向前行去,而不是幻想自己能够做出一个永恒的完美的选择。
路,永远是自己走出来的。既然决定已然做出,请相信自己,相信坚持努力的意义。就大步向前行去吧,不善忘、但也千万别回望,因为从来没有能回得到的过去,但坚持行下去,才有可能遇见更多,包括遇见——我们曾经的“擦肩而过”。
一切都在变化,而变化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亦即将到来。
不是选择成就了我们,而是我们成就了选择。
总结:
1.没有永恒完美的选择,选择是为了更好地走出当下的纠结从而更加有力量地向前行去;
2.选择之前做好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充分准备,选择要关注效率,避免贻误时机;
3.直觉预判+分析验证及有必要的复验是进行重大选择的推荐方式;实在无法做出选择的时候,那就选择那个可以让你以后有更多选择的选择;
4.决定了就不要再回望,因为不是选择成就了我们,而是需要我们用坚持的努力去成就自己所作出的选择。
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小小的帮助或者启发,请不吝点赞及关注❤
用文字传递温度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到本人
O(∩_∩)O哈哈~
以下均为作者首页发布过滴文章,戳链接可以直接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