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上,时间变化基本是恒定的,1 秒、1 分钟、1 个小时…… 实际的时间间隔一直是那么大。
出现变化的,是我们对时间的主观感受。
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感知到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理论上来讲,小孩子对时间的感知特别慢,一天可以过一年;相反,老年人则对时间的感知特别快,一年就好像只过了一天。
影响我们对时间主观感受的因素有很多。对于,时间为什么变得越来越快的理论也有各有不同。在此简单的总结一下,并不全面。
时间在记忆中的比重
法国哲学家Paul Janet在1897年提出了人类对时间流逝的心理感受速度的理论。
在他的理论中,1年的时间在人的记忆中所占的比重是不一样的。
比如,当你1岁的时候,1年就是你生命的全部。当你50岁的时候,1年只是你生命的2%。
这样,你的生命越长,1年时间所占的比重就越小。
这种理论从记忆在人的一生中所占的比例上来解释为什么年纪越大时间过得越快。
生活的复制性
在小时候,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充满新鲜感。
按照时间知觉的规律,新鲜感会让人主观上感觉时间延长。
许多的第一次,都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里程碑式的记忆在随后的岁月中,会感觉起来“占据了”更长的时间。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事物有了熟悉感,生活也开始变得千篇一律,也越来越少有机会体验不熟悉的事。
生活变得复制性很强。
大脑会自动略去重复的记忆,因此,充满新鲜的童年在我们的记忆中总是过得很长很慢,而乏善可陈的成年期则满是稍纵即逝的。
主观感受
时间心理学认为,影响人对时间感觉的主观因素有三个。
1.当下的心理状态。高兴的时候,时光异常短暂,而痛苦的时候,多过一秒都是煎熬。
2.内在的心理预期。如有急切盼望的事情,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也就是说,你越希望时间变快,它就越是慢,例如,上自己不感兴趣的课时,简直是度秒如年。频繁的看时间,心想:怎么还没下课,希望快点下课。
3.注意力的集中程度。高度集中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快,漫无目的、无所事事时,则感到时间漫长。
避免主观上时间的变快,最主要的还是要让生活充满新鲜感,要多尝试新的事物且对生活充满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