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五个…….”
独自吃午饭的我抬起头环顾了四周,整个食堂至少有75%以上的人都保持这样一个姿势:右手拿着筷子机械地往嘴里送着饭菜,左手握着手机不时地滑动着,眼睛几乎都盯着手机屏幕。
我以为只是那些像我一样独自吃饭的人,为了打发无聊才拿出手机刷刷新闻什么的,结果,我很快就发现我错了。
有三个结伴吃饭的人想坐到我旁边的空座上,因为有一个凳子坏掉了,他们中的一个人只得去了邻桌,边坐还边无奈地对同伴说道“算了吧,我就坐这儿了”。
听着他们这么不舍得分开,原以为他们要在饭桌上聊点儿什么,没料想,另外两个人落座之后竟一句话没跟对方说过,熟练地拿出手机开始刷起来。
哦,原来如此。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早上跟春哥碰面,他舍不得把目光从他的手机屏幕上挪开,面对我故意找来的话题也是我一问他简短的一答,从不多说。今天早上,我自顾自地埋头喝完了两碗粥,忍住尴尬没说话,我怕打扰了正在看手机上篮球直播的他。
原来不是因为无聊,而是手机已然成了他们必备的一道下饭菜,似乎没有手机就不能吃饭似地。
记得曾经有个段子,讲的是一个小学生在作文里写他的爸爸妈妈每天都玩手机,不陪他玩,他希望手机能把爸爸妈妈还给他。
记得网上有个视频,讲的是一个低头族A在路上一直低着头玩手机,撞到电线杆上,倒下的电线杆子撞到了另一个低头族B,在被送往医院的救护担架上,B还在盯着手机看……
记得自己过年回家,一家人在桌上吃着团圆饭,突然听到哥哥手机叫“抢红包啦”,一个个赶紧掏出手机抢红包,最后,变成了大家围在饭桌前,各自盯着自己的手机,跟群里的人拜年,抢红包。
低头族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词语了,智能手机也几乎是人手一台了,我们每天的时间大部分被挂在线上,经常对社群里的人嘘寒问暖,却很少问身边的一句“你吃了吗?”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很多人边吃饭边玩手机,手机下饭已经成为了一日三餐的标配。平常在公司食堂吃饭,看手机;朋友聚餐,吃着吃着,有人拿出手机来,好,各自看手机;难得的家人团聚,也没时间拉拉家常,因为要看手机。
手机里到底有什么吸引我们的呢?嗯,有某个大咖写的公众号文章,我要学习学习;嗯,有个明星又出轨了,我要围观围观;嗯,社群里的小伙伴又发言了,我要赶紧接上……
的确,手机里有一个精彩的世界,有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可是,手机里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其实,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用手机下饭是被动生活,看什么内容完全取决于手机给你显示什么?你真的喜欢这样的生活吗?
此刻的我正细细品味着我嘴里的饭菜,嗯,今天食堂的茄子很香,看来,食堂也有好吃的嘛。刚刚还在想手机下饭的事,哎,是不是可以针对这个想个什么专利点呢?
以前我也喜欢边吃饭边用手机看电子书,可放下手机之后,不仅让我品尝到了饭香,而且夺回了生活的主动权。专心吃饭,脑子里也随着饭菜的香味蹦出很多新的想法。想一想好玩的事,想一想在家乡的亲人,或者许还会灵光一现,有创新的想法呢。
如今好多人都感叹自己不会思考。每天都被各种信息带着跑,大咖说什么课程重要你就去报什么课程,大牛说什么技术是未来的趋势,你就去学什么?明明自己每天都很累很充实,可最后盘点一下,发现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还是那么遥远。
别人说出来的,那是别人的思考结果,而且方法很多人都用过了,你再去用当然收效甚微。
况且,你真的相信,那些线上分享的东西能把一些真正重要的赚钱窍门讲给你听?别傻了。没听过一句话吗?“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最近在看《从容的活法》一书,里面谈到摆脱压力的核心就是“活在当下,去体会当下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且不说体验当下的情绪了,用手机下饭的人,连吃饭时的味觉、嗅觉等引发的感官体验都体会不到,如何奢望能活在当下呢?
我们人不是机器,一日三餐不是仅仅为了输送营养的,我们吃饭还应当有欢愉。如果仅仅因为吃饭而吃饭,那为何不像机器人那样,困了、累了、饿了,就插上电充一充,吸点营养液补充能量。为什么还要研究怎么把饭菜做得色香味俱全呢?
那是因为,人活着还应当有生活。食色性也,品尝美食,体验美食在舌尖带给我们的欢愉,觉得这世间也有美好的事物。即便此时此刻的我们,还不够成功,不都强大,但我们,也能体验到幸福的感觉,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