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再一次被咪蒙《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刷屏了,对于咪蒙的文,我现在总算有了点长进,多了点戒心,但奈何认识还是比较肤浅,通篇看下来后总有地方觉得不对劲但是就是无法言说,直至后来刷豆瓣看到一个关于咪蒙的这篇职场爆文中的类比分析(下文还会提到),像是打开了一个出口,抵达内心那点忿然的因果。
简单概括一下这篇咪蒙体,故事的主角变成了她的实习生,在厕所向父母哭诉每天只是拿外卖,害怕自己大学所用得不到真正的发展。想想一个初入社会的实习生由于迫切想提高自己所表现出来的不够成熟的焦虑与惶惑,似乎也能够理解,但是文章接下来随着咪蒙以过来人的口吻提出所谓的职场生存法则中,你不难看出某种过于尖酸的讽刺以及打击。
咪蒙对于新媒体写作中受众的心理极佳把握使她现在混得可谓风生水起,文中流露出的居高临下的姿态使得人们更倾向于接受她的观点,受过咪蒙的“职场生存法则”的洗礼后,年轻的实习生们看完后会为了自己偶尔的委屈懊悔、反省、内疚,觉得上司们总要为了各种策略方针殚精竭虑着实不易,然后默默握紧拳头,决定各种打杂言听计从还不能觉得丝毫委屈。 而还没踏入职场的我们看到后也觉得寒意侵袭,看来北上广不仅不相信眼泪,以后就算想哭也得憋回去,省得惹人嘲笑玻璃心。就是这样,我们很容易被咪蒙的这一套霸道的理论所深深感染而浑然不知其偏颇之处。
以下将整合部分网友的观点启发和自己的思考一一道来。
首先是实习生的概念,简单地在度娘上找了一下:
无经验学习人员简称实习生,泛指在某一专业的高年级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在有经验的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实际工作经验,属于非正式雇用的劳工,通常以日薪计酬。也不像正式的劳工能够享有退休金与每月最低工资的保障。
概念中提到学习实际工作经验,许多大学生带着蓬勃的热情来了之后,却总是失望地发现,他们更多是被当作廉价的劳动力去支配,甚至上司除了颐指气使连一点想要培养发展的意思都没有,于是他们开始焦躁,开始不安,与上司形成了各种冲突。你不能一棍子打死说这一切都是实习生心高气傲眼高手低的毛病。
咪蒙作为自媒体工作者,开自己的公司,与实习生直接交涉,天天想殚精竭虑想选题的文字负责人与公司老板集于一身,自然少不得忙得手脚朝天,于是对于实习生的焦虑有不满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但是错就错在她从自己所在的行业得到的经验以及戾气不负责任地推及到社会各个行业的实习生。要知道在很多企业,实习生面对的根本不是大boss,而是指导上司,他们并不是都忙得像咪蒙一样连坐在马桶上都要想选题,也轮不到指导公司战略,他们明明有责任有义务为公司培养优秀的可待发展的人才。而且你也绝不能说实习生就是不能够创造价值的,他们的潜能只是尚未被挖掘。然而客观事实是,在曾风靡韩国一时的职场剧《未生》中,狗壁的上司成代理这样的奇葩每个单位或许都会有几个。
“很多企业对人才培养对企业的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尤其是对实习生,他们认为接收实习生就是为了缓解旺季时的用人压力,根本就没考虑学生是否成才,是否留下来。”
所以并不排除一些上司公私不分欺压实习生的情况,所以现在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实习生本身如何心高气傲,而是实习生被当做廉价劳动力的潜规则比比皆是。
就是说,在一些企业中,实习生已经脱离了本身的概念,上司指派的各种杂事本身其实并非实习生的义务所在,而是实习生们想争取好感尽快融入这个圈子的某种方法。如同漫长的排队,拥挤的地铁的煎熬等等,本质上这就是一种精力的压榨,只不过无形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潜规则,有人认为是一种获得好感的捷径,有的人觉得委屈选择忍受,也有的人可能会像这位实习生一样,忍不住宣泄自己的不满。面对这种现象,咪蒙不仅没有以更广的视角去分析,而且还以过来人的姿态教导年轻人你不仅要心平气和地接受我让你拿外卖还不能委屈抱怨还得天天高高兴兴地去拿外卖,作为实习生你拿工资你做一大堆杂事是你的本分啊。这就是咪蒙的观点,作为老板,除了双手双脚支持赞成这种实习生的被压榨,还要求他们接受全身心的洗礼。
为此,咪蒙还举了刘若英、金城武的例子和女实习生进行类比,大家都看得出来意思是人家那么大的腕儿不也是从扫厕所开始的嘛,你不过帮我拿个快递就委屈个不行。
在豆瓣上《谈咪蒙爆款职场文中的类比》一文中提到,“咪蒙的实习生和陈升助理之间的相同点在于都是新手、缺乏经验”,而文章却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性,“咪蒙的实习生和陈升助理所处的年代、不同行业不同,一个是在管理大师德鲁克的大名如雷贯耳的 2016 年,在新锐的新媒体行业。另外的是在九十年代初期,在以丰厚利润著称的娱乐圈,利润丰厚造就行业壁垒,行业壁垒的一个体现便在于行业传承更多依赖师徒结对、而不是契约的缔结。”所以这个看似很有说服力的类比其实存在着常人难以发现的漏洞。(看来学好逻辑学真的好重要欸)
文章进一步提到了管理大师德鲁克对于知识型工人的管理思想:“知识工人不能被管理,只能被激励,这个观点可能对新媒体行业的领导者会有所启发。”另外,德鲁克认为打造全情投入的员工有四种途径:知人善用,将员工放在适合的岗位激发其潜能,并给予升值空间;在专业上以最高标准严格要求员工;为员工提供必要信息,哪怕员工将所得信息归为不必要,德鲁克认为对行业、对机构的「宏观图景」也属于领导需要给员工传递的必要信息,这类信息的获取能帮助员工拓宽眼界,砥砺自新;第四种途径则是诉诸更多方法激发员工发展出管理层视野。”
所以真正的管理者,不是损耗员工的价值,而是努力提高他们的价值,进而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效益。
“还有一些新人把职场当学校,总等着有人来教自己,帮自己划重点。老大,公司是发钱的,学校是要收费的好吗。”
而对于那个坦诚自己没学到什么的实习生,咪蒙则完全归结于她的不走心,先不说写作这种技能是不是一句走心就可以速成,新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发展的内在动力,咪蒙的职场建议中前两个无可厚非,但问题还是,她所在的行业终究不能囊括社会其他方方面面。在实习机制的双方都可能存在着不足时,媒体在传播各种职场规则时,是不是也应该反思一下模式本身可能存在的不足,而不是一味地否定以及打击职场新人。职场中亦不乏前辈给予后生善意的指导而促进了其整个事业发展的案例却无人提及,非要以偏激为噱头搞得人人自危,变得冷漠而扭曲。
“为什么不给我机会呢?是你们让我一个人的啊。”
职场剧《未生》里面,这样的发难让的确是因为忌惮着张克莱是被派来监视自己才并未对之指派任何任务的上司也心头发虚,答不上话。所以你不能够忽略上司的主观指导意愿而只是要求新人们横冲直撞。
“不过,某天,经历了这一切起承转合后,你也许会如张克莱一样发现已经由那个云里雾里的世界来到了这个你曾经隔着玻璃迟迟不能融入的烟火世界,你已经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被喝醉的上司搭着肩膀走在你曾经孤独一人走过的回家路上,周围实实在在地环绕着人间烟火,而且他称呼你为我们孩子。”
很多人在这部剧中找到一丝宽慰,因为我们的需求,真的没有那么多,人与人的相处复杂而又简单,张克莱在听见自己被上司称作我们孩子时那抑制不住的笑容令人感动,当我们能确定自己是被在乎的时刻,即使是遭受了劈头盖脸的责骂后也深知背后的善意。而问题的冲突是:实习生们感受不到自己被在乎、被需要,看不到自己的发展前景时,事实上,他们的确不被在乎,并且这个社会一脸戾气地冲他们吼道:摆正自己的位置,要哭回家哭。咪蒙口口声声说到公司正常的发展,但我不知道是不是在利益至上的公司里,人情淡漠、效率之上就是其最终价值,我也不知道这样所谓的公司输出的价值观思想是否为正常。
咪蒙还以自己切身经历举例,当年在被跟踪、熬夜写稿还痛经的情况下写出来的稿子被骂之后觉得委屈,这件事现在看来特别作。于是颇有种媳妇熬成婆的那种口吻,似乎能看到现在的这些新人们在熬过折磨翻身成为另一批“咪蒙”时,又会以当初的经历居高临下地对待后生:老子当年也这么熬过来的,岂能就便宜了你们。 “尤其是有时候,你周围还可能出现变态前辈,专门靠打击、嘲讽新人获得优越感,你就更要加倍努力了,将来你成长了,进步了,变得很牛逼,才能超越他们。”似乎这些变态前辈不仅不用反思,反而应该洋洋得意。好一针鸡血,以某种等待时机除之而后快的扭曲变态心理来达到所谓的成功学,搞得一身负能量。
社会上不缺乏努力勤恳的新人,也不要完全去否定激励的正面作用。长江后浪推前浪,请对后浪们好点。
我们我们如何对待别人,也就将如何被别人对待。
引用:
豆瓣《那个叫你孩子的人》
豆瓣《咪蒙爆款职场文中的类比》
咪蒙《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