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问-解决你的7种人生焦虑》 读书笔记
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书籍是《小学问》,这本书是奇葩说团队继《好好说话》之后的又一力作。
全书一共有7个“小学问”,每一则小学问里都揭露了很多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通过这些小学问让人认识到出现这些现象的本质原因,让人有一种拨开迷雾见太阳的豁然开朗之感。
比如为什么在健身房办了卡之后再也没去过?
为什么买的书从来没翻过?
为什么那么多人相信迷信?
为什么你做不到“管住嘴”?
书中都从本质上给予了解释和破解之术。
为什么是“小学问”呢?作者在书中就说了,知识与知识的效用是不同的,我们平时阅读、学习的时候也能体会到,有些知识很有用,有些知识“没用”。而作者列出了他认为效用较高的知识的最重要的几条属性:
#有应用场景
#有解释力度
#能迁移到其他领域
#足够轻巧有趣。
这就是小学问的核心本质。
而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点有如下几点:
一、为什么有些人死不认错?
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总是喜欢找各种理由。
而且我们会发现生活中有这样一群人,从来不承认自己做的事情不对,什么事情都是别人的错,每件事情说起来都是他有理,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做错了的都是别人。
比如说自己的工作、事业没做好,给自己找的理由是自己运气不好,没有碰到好的机会。别人工作没做好,理由是这个人能力有问题。
我们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呢?这就是归因的双重标准。什么意思呢?
总的来说,人们对同样的一件事情,常常呈现“外部归因”和“内部归因“的两种倾向。
外部归因,就是把原因推给外界,比如事业做失败了,原因是自己运气不好,没有碰到好的计划,这就是外归因。
内部归因,就是把事情的原因归于个人的内在特质。比如看到别人事业做失败了,会这样说:这个人本来能力就有限,不是做大事的料。
你看,这就是对同样一件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和别人身上的不同归因方式。同样一件坏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就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是没有错的,发生在别人身上,那就都是这个人的错。所以就会出现死不认错的现象,发生了不好的事情,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各种借口推脱责任。
如何破解这种现象呢?提醒对方双重归因标准的不公平之处是最好的破解之法。
二、滑坡谬误
你有没有听过类似“你这样下去会怎么怎么样?”你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这类的句式?
我以前听到过很多这类的句式,听到的时候明明觉得哪里不对,可是又说不上来,无法反驳,有种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苦闷。看到这个”滑坡谬误“,瞬间解开了我的困惑,找到了根源及破解之法。
什么是滑坡谬误?就是对方看一件事情不顺眼,就把这件事说到极端,来表示这件事的坏处。就像让你从滑坡的顶部直接跌到谷底。
这中间存在什么问题呢?说这个句式的人是把滑坡效应当成了一种必然,但是现实生活中这种并不是必然,而只是一种可能而已,不具有必然性。
那如何应对这类型的谬误呢?方法有二:
1、回归效应,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波动变化的,就像价值规律曲线一样,都是围绕某个规律值做上下波动,不是一滑到底的。明白了这个规律,在下次碰到类似句式的时候,就不用有那么大压力了。
2、集中议题。就事论事,说这个事就说这个事,不用把它推到极端,就说当下的情况该如何解决就行了。这样看来是不是好很多?而不是被对方绑在一个很糟糕的极端坏的结果里。
三、跟着游戏学自律之道
我们常常说自己没有专注力,做事情不够坚持,但是有没有想过我们玩游戏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高度专注几个小时,可以不吃不喝,而且轻轻松松坚持天天上线持续好几个月。这不就是专注和坚持吗?
那为什么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就可以如此专注和坚持呢?
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游戏里的正向驱动:即时正向反馈促进自信和奖励。
这一点对我的启发非常的大。以前我总以为自己坚持做好一件事情本来就是应该的,还需要什么奖励。坚持做到了是应该的,没做到就是自己不够自律。不够坚持,是自己有问题。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除了否定自己之外,也没有坚持做成任何一件事情。
所以,即时的反馈和奖励对一个人的自律是非常重要的,过程中的即时反馈能让人感觉到心情愉悦,更能够继续下去,实现结果的奖励更能够激发人的快乐,有利于下一次的重新开始。所以,要对自己好一点,多一些正向的反馈和奖励。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今天分享的三点:归因的双重标准、滑坡谬误、跟着游戏学自律之道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我们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