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内心世界中,本能的渴望爱,渴望亲情,渴望爱情,但很多时侯往往弄巧成拙,结果适得其反,尤其是与父母的相处,经常一片好心,却伤了人心。
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家庭,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已的人生。人的出生是无法预知的,来到这个世上,与我们初相遇的便是我们的父母,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很多事情都手忙脚乱,他们的出发点是没有错,但可能在行动上会有偏差,这种偏差会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成长。
《让我做你的心灵捕手》就是帮助我们认识偏差,理解偏差并进行纠正。通过大量的情景再现,照亮深藏在我们内心世界中的一个个心结,看见它们,了解它们,解开它们。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让我做你的心灵捕手》一书中,了解原生家庭,教会读者如何进行自我内化,与曾经的自已和解、与父母言和,活出自已的美好。
黄之盈,执照心理咨询师和辅导教师,同时是多家杂志社的心理专栏作家。她有着丰富的咨询与辅导经验,致力于家庭关系的疗愈,有丰富的临床心理治疗经验。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如意,有来自父母的,也有来自家庭其他方面的。长大以后,这些深埋在我们潜意识里的种子,会慢慢的生根发芽,让我们开始怀疑自已、否定自已。
最可悲的是,对你伤害最大的人,给了你最甜的回忆。
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对于家庭,我们别无选择,但对于自已的人生,我们完全可以自已掌握。
《让我做你的心灵捕手》情景中,孩子的表现与父母的言论息息相关,父母的态度完全决定孩子会成为什么类型 的人。我们通过三种孩子的类型来拆解父母的表现方式:忍让型、拯救者型、无法投入型。
忍让型
忍让,是一种美德,但需要有一个适度,一味的忍让只会让双方限入不平衡,久而久之,就会有大爆发。
在一个家庭当中,如果父母任一方总是指责,总是对比,势必会伤害另一方,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刀子嘴豆腐心。人都是有自尊的,我们常常对亲情不注意分寸,总是伤得心安理得。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个性温顺好人型先生---幼稚自私的太太”或是“能力好的完美女神太太---无法自理生活的鲁蛇先生”这样的组合,旁人看来就是鲜花插在牛粪上。
知乎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答:结婚以后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什么?就当这婚还没结。家庭问题往往是夫妻双方共同促成目前的互动模式,所以双方都有责任,也都要为目前的关系负责。
两个人会被吸引,一定是有很多的因素,但是在亲密关系中,一方的懦弱和委曲求全,势必会引起另一方的颐指气使。这样的恶性循环只会致使感情越来越淡薄,导致双方都很无力。
当一个孩子从小就看见父母这样的互动,有可能会产生如几5种选择:
认同妈妈的大声说话,认同女生就是要强势。
不认同妈妈的大声说话,其实很多的孩子是懂得父母争吵背后的无奈和无助,当他吸收以后,会试着从中协调。
认同父亲的不作声,认同父亲的压抑,同时在遇到事情的时侯,也会取采“不做不错“的方式。
不认同父亲的不作声,做为孩子会想通过自已方式来解开父母的心结,但是父母自已却一直逃避。
其它。他们游走于拯救者、受害者,协调者和不爱者的各种角色中,希望能从父母的婚姻中得到教训,以便和伴侣间能有更好的相处。
在亲密关系当中,有不好的,也有好的,对于不好的,要及时的审视,及时调整,对于好的,继续保持正向的反馈。都说赞美是最好的语言,学会看别人的长处,不要吝啬赞美之词。
拯救者型
人无完人,只要是人,就都有缺点,不能把自已当作救世主。学会和自已和解,接纳不完美的自已。
“无论对方要什么,我都答应,为什么她还要离开我啊?”这正是应了那句得不到的总是在骚动,被偏爱的有恃无恐。无底线无原则的付出,会显得自身很廉价,这也是现如今很多人,碰到渣男渣女的一个原因。
好的伴侣,是共同成长,而不是相互羁绊。一方走得太快,可以停来等另一方,良好的互动及相互的帮扶才能走得更长久。
很多时侯,我们更多的是在爱别人,可恰恰我们需要学会爱自已,只有学会爱自已,才能更好的爱别人。在学校,老师说要谦让,在家里,家长说要尊老爱幼,可偏偏却没有人教你要爱自已,这导致我们习惯性的去爱别人,而忘记了爱自已。
在付出的时侯,我们需要给自已划一个底线,而不是无洞底,最终掉入无尽深渊。当你没有底线的时侯,很容易让对方无尽的踩踏,亲密关系是公平的,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能让对方觉得这是你原本就应该做的,而是让对方尊重你。
如果在一段关系当中,你有提自已的要求,但是还担心对方嫌弃你或看不起你,或许,你该结束了。
无法投入型
这种类型在生活中还是经常见的,就是我们所说的妈宝男,什么事情都是问妈妈。可为什么会有出现这种性格呢?主要是父母的掌控欲太强,导致孩子长成了巨婴,失去了自已的独立性。
很多人结婚以后,尤其是女性,整个人完全围绕着孩子转,整个人的重心完全扑在孩子身上,与其说孩子长成巨婴,不如说是妈妈把他养成了巨婴。
当一个孩子想要展翅飞翔的时侯,母亲总是能精准的神预言。这对孩子的内心就会产生恐惧,他需要爱,但是呢,对女生没有信心,加上母亲的“早知道”,就更加的没有把握。
在我们上学的时侯,越是不想让老师点名回答问题,越就有可能被点到。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内心的逃避、焦虑以及不确定性。但有时侯就是这样,越是不想发生的事情,越就有可能会发生。
母亲一直干预她的孩子,也是由于她内心的焦虑、害怕,也希望他们曾走过的弯路,我们不要再重走,初衷都是好的,可是却使错了劲。父母也是第一次当父母,这门课没有任何人教授,完全靠自学,所以,我们要学会辨认父母对我们的要求是自成长性动机还是匮乏性动机。
对面父母的焦虑,我们要及时表达,我知道你很关心我,也知道你很焦虑和担心,但请让我去试试看,好吗?谢谢你如此爱我。
人生的路需要自已走,父母只能陪你走一段,学会自我和解,接纳自已也接纳别人,过好自已的生活,就是给爱我们的人最好的礼物。
每个人生来独一无二,要经历风雨才能成长,爱与被爱,都是幸运;你的存在,本就是一种价值,无须迎合他人,更无须委屈自已,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作者简介:文雯,90后白羊女,白天驰聘职场,晚上静心写作,分享成长与干货,青春作伴,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