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这根曲木,绝然造不出任何笔直的东西”,康德说。人性这根曲木成为柏林思考的起点,他看穿了历史与现实不可弥合的鸿沟:人性是脆弱的,而且有曲木性质。当这个时代面临构想标准的社会蓝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标准,援引先贤观点论进行论述。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绕不开人性曲木这个难题。先哲们达成一致性的方案可能性很小,但在众多的解答当中,毫无疑问,柏林穿过了时代的迷雾,洞见了人性,给出了部分答案:如何让人性在理性之中得到施展,就是自由!
密尔说:人性不是一架机器,不能按照一个模型铸造出来,并且开动它一丝不苟地去做它规定好的工作,它毋宁是一棵树,需要按照使他成为活物的内在力量的趋向生长,并在各方面发展起来。而密尔口中的内在力量,在我看来就是柏林叙述的人性的自由。
1794 年孔多塞在牢狱中激动的预言世界:将社会加以理性的重组,就可以消弭精神的,心智的迷误,摆脱偏见和虚妄的控制,不再盲从的未加验证的教条,并将终结压迫人之体制的愚蠢,残暴,从而,也就终结了这些心智阴影之所以孕育和滋生的温床。如此创造出一个快乐,自由,公正,美善,和谐的世界。(自由的最终目的)
谈论自由的前提:
*所有人可以有食吃,有衣穿,有病医,有家可归,这些事情虽然不是最终的、绝对的,但是应该优先考虑。
*履行每个人最起码的公共义务,就是要避免极端的痛苦。避免热战和冷战。
什么会让我们不自由?
罪恶使人不自由,种种罪恶都是无知的表现。
根据“德性即知识”这一原理,人们只要知道什么是有益的,就不会做出破坏性的事情。
在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之间的界限不明也是不自由的表现。
完美主义让我们陷入不自由。
我们在可以要求完美总会使得自己忽略某部分的努力,过度苛刻反而一事无成。几乎没有人可以接近完美,所以完美主义是人追求自由的第一死穴。第五项修炼里有一句话说 今日的问题都是由昨天的解决方案造成的。
只关注科学知识给人的信息,太过相信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忽略了直觉判断和感性思考,在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中,人们忽略了卢梭展示的微弱的感性之光。
爱因斯坦说:
直接领悟的心(intuitive mind)是上天给我们的神圣礼物;
理性思考是它的忠诚仆人。
我们的社会居然把一切荣耀归于仆人,
却忘了礼物的存在
自由需要代价: 自由在不同的人看来有不同的模式,欧洲中世纪为解放自我而大肆发动战争,屠杀和侵略。当今有些人想获取经济独立要迎合大众需求违背自己的价值理念,获取自由总要付出汗水或者热血。
如何获取自由?
自由先从怀疑开始。先不要盲信传统,恪守所谓的金科玉律,或者服从于任何形式的权威(世俗权威和专家权威);任何的真理的获得一定是经过理性思考逻辑自洽的论证。
自由的获取,要获得对这个世界的完美认知。只有一条: 一切可能问题的正确答案加在一起(或许是无限多),就构成了完美的知识。
人要展示自己的个性才是自由的。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其他人,顺从自己的心,而不是按照他者或者社会对自己的期盼生活。个性就是和他人都不同的那个东西,寻找自我就是自由的过程。
密尔说的尝试“各种生活之试验”的自由。在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社会,每个人有理性表达和展示自我的自由,充分享受价值观的碰撞,在一定规则限制下尊重差异,摆脱道德偏见,即自由就要先认识自身,对世界保有好奇,对过去,对历史,对前辈,从历史中获得一种正确生活的方法。
最值得采纳的办法,可以视为一条基本原则的,就是维持一种不稳定的平衡,让事情处于波动之中,不断急于追求固定甚至规律的生活来防止陷入绝境,不要以片面的认知就做出褊狭的选择;在无法认知到真理之前保持一点谦卑,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自由是人类永恒追求的话题,实现方法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柏拉图式的理念”: 真理的答案只有一个,一定有途径可以发现真理,而且真理之间相互关联,不自相矛盾。
相信知识才能解救人类获得自由,知识可以使人在宇宙之间获得完满,完成自我。这个时代的唯一壁垒就是认知的壁垒,没有砖块的知识是无法搭建思维的高楼大厦,我相信真理是每个人都可以获得,只要反观本心,与灵魂对话,接通宇宙和自身,就可以获得生活的真理。
托尔斯泰说:假如自由只是一种幻觉,它也是人类的生存与思考必不可少的一种幻觉。
或许完美认知是不存在的,但是我想快乐的生活在我不理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