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上海市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市长先生:
值此共和国70周年之际,我为共和国过去所取得的成就由衷感到高兴。我的人生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着奇妙的变化。作为一名90后,也是亲眼见证着身边发生的一切。然而,最近几年有一个事情让我非常担心,那就是一些老年人正在与我们的社会发展脱节。因此,我呼吁社会发展不能丢弃老年人。
就拿今天离不开我们生活的手机和网络来说,老年人有多少人真正弄清楚了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又有多少老年人能够认识和理解今天的网络世界?市长先生是50年代生人,我也想问一下您有没有在这方面遇到过什么困难呢?今天大量的50后、60后甚至70后,他们大多学历有限,知识文化水平不高,大量人在接触手机和网络时候,都有很大的障碍。我前几天,查了一个数据,中国到底有多少人拥有高等学历?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2017年,我国的本科学历人数大概是9000万,这个数字其实已经挺大了。但我们的人口基数更大,2017年的时候我们人口总数就已经达到了13.68亿了。计算一下,中国本科学历在总人口中占比仅仅为6.49%,不到7%。就算把这两年全部算上,也应该不超过8%。
而我们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人为的隔离现象。在农村,大量受过一定教育的青年人被吸纳到了城市,老人和小孩都被留守下来。老人得到关怀和陪伴或是再教育,只能是春节短暂的时光。在城市,老年人和青年人基本大多不住在同一个地方,以上海为例,2014年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日期公布的“本市老年群体生活质量调查分析报告”就可以看出。为了解本市老年群体生活状况,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在本市对60岁以上老年群体开展了一次专项调查。调查显示,本市老人对目前生活中最为满意的是出行便捷和晚辈陪伴,最担忧的是健康状况和养老保障。
46.2%的老人与子女一起住
调查中46.2%为有老户,53.8%为纯老户。随着子女成家立业和外出工作,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纯老户中,43.7%为老两口家庭,7.5%为独居家庭,2.6%为同父母一起生活的两代老人家庭,空巢老人家庭比重逾五成。
95.5%的老人1个月与子女见一面
从目前生活各个方面满意度来看,老年群体评价最高的是交通出行(78.1分)和晚辈陪伴(76.6分)。受访者中虽然逾五成老人不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但工作之余和节假日子女一般都会回家探望,95.5%的老人一个月以内能与子女见一次面。
82.8%担忧健康状况
受访者考虑或担心最多的事情依次是自己或老伴健康状况(82.8%)、未来的养老保障(52.4%)、生活开销和经济负担(29.2%)、生活起居的日常需要(22.5%)以及子女的家庭生活(21.5%)。
我想说的是,上海市依旧有很多问题,其他地方也就意味着更多的问题。当然我今天要说的事情是更具体的事情。问题太大,涉及面太广,解决起来是不容易的。想要改变世界,从来都是不容易的。
我要谈得具体问题只在两个方面,第一,如何帮助更多老人更好使用智能手机,让老年人也能融入今天的移动网络世界?第二,如何帮助老人更好认识和理解网络世界,减少金融被骗和健康被骗?今天的人们,可以离开所有人,但是离不开手机和网络,手机和网络已经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只要有手机和网络,我们可以做到大多数事情。可不是每个老年人都能够做到,这让我觉得有点可惜,并且看到很多人因为对网络信息的理解产生偏差而被骗,又让我感到心痛。
我亲身经历了很多。过去若干年,我教会了很多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他们当中有我的父母,我的同事,我的房东,我的邻居,我的朋友,还有很多陌生人。我知道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可能是举手之劳,可是对于他们来说,可以极大改变他们的生活,哪怕只是教会他们微信发图片、发红包这样的小事,抑或是教会他们如何使用百度地图查询出行方式·····也有些人被网络世界的信息搞得晕头转向,根本摸不清头脑,今天网络信息是爆炸的年代,充斥着各种信息,老人群体在半知半解情况很容易被骗被误导,这其中金融被骗和健康被骗是最多的,不管是对老人经济和心理都造成极大的伤害。
大量不合适的金融产品最后都被聪明的年轻人花言巧语兜售给了老年人,只是因为老年人真的有钱;大量不合适的健康产品也被聪明的年轻人以各种方式卖给了老年人。很多老年人有苦说不出,他们可搞不定这么复杂的信访流程。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很多时候老年人没有帮手,没有一个帮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使用智能手机和辨别网络信息的人或是机构。
由于年轻人的生活和老年人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隔离,单靠家庭教育,老人的问题是没办法都得到解决的。拿上海为例,一个月见一次子女,子女又能帮老人解决什么问题呢?中国自古以孝道为传统,可是今天很多情况让我非常担忧。因此,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和认识网络世界就一定需要政府的力量。
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帮扶机构或中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外,老年社区大学是非常普遍的,但在中国还没有什么规模,也没有这个意识。现在,大家更愿意把钱花在小孩身上,一个月薪三万的家庭可能支付不了孩子的教育,网上这个消息发出,我内心是有些冰凉的。这究竟是把小孩送到哪里去了?可是我们的老人却好像完全没人理睬。
我的浅见是这样的,今天的大学生在学校里的生活单一,与社会联系是不够的。以上海为例,大学也不少,社区帮扶中心可以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来帮助老人使用手机和认识网络世界,我想应该很多大学生愿意来的,毕竟大学生是有情怀的。并且,让大学生志愿者变成流动服务,长期联系机制,无偿和有偿均可,对于大学生也是一种培养和锻炼,总比在学校打游戏有意义。
上海文明建设一直是全国的代表,毕业来上海这许多年我是深有感触的。一旦老人社区帮扶中心可以在上海试点成功,那我想全国也就有了推广的价值,这会让多少老人受益,大学生得到锻炼啊。就拿上海推行垃圾处理以来,尽管还有诸多问题,但是我觉得在短期取得的成就也是惊人的。
未来,以帮扶中心为起点,和慈善公益机构合作,社会公司资助,老人社区大学不会是空想,并且是有基础的。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应该要有座桥梁,不能因为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和老年人就变成两个世界的人。虽然我现在很年轻,终究有一天我也会老,我希望社会变得更好。
愿每个老人都能有更好的晚年生活,人口老龄化的明天不会焦虑。
此致!
敬礼!
蒋正宇
9月3日于上海
此信是写于2019年9月,距今已经过去一年多。由于本人时间问题和其他关注事情,一直将此事搁置。怀着一腔关心老人的心情,我向市长反馈了我的想法。能得到及时回复,我要点赞上海的行政效率。不过在和市长办公室工作人员聊天的过程,我发现这个问题很不简单。老人的问题大家是有共识的,不过如何解决的确是个难题。公共政策制定并不容易,并且大家现在对此关心不足。我为什么写了这封信?两个事情刺激到我,第一我看到很多人老人打车很困难,因为不会玩手机!第二,现在老人出门办事总是不熟悉很多流程,也搞清楚,因为大量的操作都是线上的,并且操作繁琐,比如银行。希望此文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让更多老人可以适应我们现代生活节奏,安度晚年。你早晚也会有老的一天······中国未来老龄化即将到来,到来之前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到点什么?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我会汇总大家留言,继续向上海市政府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