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直在读汪曾祺的《食事》,他不急不忙的谈吃叙事,天南地北的讲寻常饮食也讲花草树木世间百态。
我边读边想,老先生一定是位可爱通透又极度热爱生活的大吃货,不仅爱吃还会吃懂吃,文风自带趣味却又准确细致,是一本非常下饭的书。
我做了不少书摘,挑了些,按自己的喜好分了分类,拿来和你分享。括号里的字是我的点评。
· 讲吃法和做法
1.咸鸭蛋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看到“敲、扎、冒”字,有种想跑出去买个咸鸭蛋的冲动)
2.苣荬菜则是洗净,去根,蘸甜面酱生吃。或曰吃野菜可以“清火”,有一定道理。但是更重要的是吃个新鲜。有诗人说:“这是吃春天”,这话说得有点做作,但也还说得过去。
(吃夏天一定是吃瓜果桃李)
3.扁豆不管怎么做,总宜加蒜。
(那得吃以前决定不出门才好呀)
4.嫩豇豆切寸段,入开水锅焯熟,以轻盐稍腌,滗去盐水,以好酱油、镇江醋、姜、蒜末同拌,滴香油数滴,可以“渗”酒。炒食亦佳。
5.北豆腐切成厚二分的长方块,热锅温油两面煎。用已备好的肥瘦各半熟猪肉,切大片,下锅略煸,加葱、姜、蒜、酱油、绵白糖,兑入原猪肉汤,将豆腐推入,加盖猛火煮二三开,即放小火咕嘟。约十五分钟,收汤,即可装盘。
(这么写菜谱,佩服!)
6.酒席上的凉拌荠菜都用手抟成一座尖塔,临吃推倒。
(被“尖塔”、“推到”的说法迷住,不能更生动了)
8.家常酒菜,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偶有客来,酒渴思饮。主人卷袖下厨,一面切葱姜,调作料,一面仍可陪客人聊天,显得从容不迫,若无其事,方有意思。如果主人手忙脚乱,客人坐立不安,这酒还喝个什么劲!
(这就是我理想的待客方式,轻轻松松做出别样的菜,现实当然差距十万八千里。。。)
7.很多菜都是馋人瞎捉摸出来的。
(哈哈哈,老先生您是有多馋,好奇呀)
· 讲经验和常识
1.凉粉以川北凉粉为最好,是豌豆粉,颜色是黄的。川北凉粉放很多油辣椒,吃时嘴里要嘘嘘出气。
(辣到嘘嘘出气的时候,我也经常有)
2.中国人很会吃鸡。广东的盐焗鸡,四川的怪味鸡,常熟的叫花鸡,山东的炸八块,湖南的东安鸡,德州的扒鸡……
(下次旅行,知道该去哪儿吃什么鸡了)
3.马铃薯的名字很多。河北、东北叫土豆,内蒙古、张家口叫山药,山西叫山药蛋,云南、四川叫洋芋,上海叫洋山芋.
(我最爱吃酸辣土豆丝~~)
4.人到夏天,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芝麻酱面(过水,抓一把黄瓜丝,浇点花椒油);烙两张葱花饼,熬点绿豆稀粥……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补偿夏天的损失,北方人谓之“贴秋膘”。
(吃货如我,即使夏天吃好了,也需要秋天贴贴贴)
· 讲多样和个性
1.我是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都要买一点尝一尝的。
(吃一次哪怕再不吃,也是赚了)
2.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想到了我的“杂货”。)
3.北京人吃凉拌芹菜,只取嫩茎,西餐馆做罗宋汤则专要芹菜叶。人弃人取,各随尊便。
4.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5.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
(长这么大,谁还没几样这样的啊?)
6.在招待所听几个青年谈论生活有没有意义,我想,半坡人是不会谈论这种问题的。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就在于磨制一根骨针,想出在骨针上刻个针鼻。
(生活中的烦恼就怕具体,一旦具体就来不及烦恼了)
7.我不赞成搞菊山菊海,让菊花都按部就班,排排坐,或挤成一堆,闹闹嚷嚷。菊花还是得一棵一棵地看,一朵一朵地看。更不赞成把菊花缚扎成龙、成狮子,这简直是糟蹋了菊花
(赞同先生对于个性的看法,我先是真正的我,才能是更好的我们。)
· 讲夏天和西瓜
1.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尖上还挂着露水(细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2.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晴都是凉的。
(看到这儿,更坚定了早晨出去走走,然后一整天抱着西瓜吹空调的想法,啦啦啦~~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