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是一所直属于国家民委的民族院校,所以在政策上会有一定的照顾,尤其是对学生的奖助学金的设置上,如果按照奖学金和助学金均衡分配的话,九成以上的人,在每年评定奖助学金的时候,都会拿到一些,只不过竞争力最大的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需要拼一把,毕竟每一届二百多学生,仅有四五名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和一两名国家爱奖学金获得者,好在金额比较可观,当时国家奖学金是8000元,而国家励志奖学金在5000元,这两类不占班级名额,直接从学院排名决定,其余的奖学金和助学金都是两千的,一千五的, 一千的,数额不大,好在数量多,都是按等比例分派到班级的,我们班24人,能够拿到这一部分的人差不多十几个。
也是从那时候,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大家都扎堆去争一两千的奖学金,因为评奖规则不是特别明晰,反而更加剧了竞争力度,相比之下,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和学院很是重视,制定了详细的评选标准,只要综合学分达到了在班级中名列第一,或者在所有名额中名列前茅,都有可能获得奖学金,唯一的要求是️把努力放在平时,把自己的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分都取的高高的,就不必和大家为了奖助学金而拼的头破血流。
好在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是班级的团支书,也因为综合成绩直接名列学院的第一名或者第二名,直取国家奖学金或者国家励志奖学金,而不用考虑什么靠山或者背景去求爷爷告奶奶的争取奖学金。因为在这样一个离家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里,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只有我自己,唯有靠自己能够拿得出的努力,来换取所谓的公平。因为能够评奖的三年,我拿的都是不占班级名额的奖学金,所以班主任和班委会就让我主持班级的奖助学金的评选工作,我原本的提议是奖学金直接按综合成绩绩点从上往下排,贫困助学金的话按照同学们的家庭贫困程度,进行不记名投票进行,这样最简单直接,也是最纯粹,班主任老师在一旁,支持我的看法,毕竟一个班级内24人平时关系都还不错,吃喝玩乐经常一起耍,相信大家也会理解。
事实证明,我还是想的太简单了。在一些同学看来,这不是奖学金还是助学金的问题,而是钱多钱少的问题,甚至为了这个问题,大家争的不可开交,成绩靠前点的,觉的自己拿的奖学金,还不如贫困生拿的多,觉得不公平,心里不舒服,强烈的表达自己的不满;成绩不太理想的,但家境确实有点苦难的同学也表达自己的不满,支持我最初的分类,贫困生就拿贫困生的份额,学习好的就去拿奖学金嘛,学习好的回头来为了钱拿助学金,不合理,也不公平。如是争论半天没有任何结果,甚至比大学时候打辩论赛还要激烈,班主任也很无奈,我是一个和他们没有任何经济纠葛的人,看到平时玩的很好的哥们儿姐们儿为了多拿一千甚至五百块钱,唇枪舌剑争论不休,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所谓的情谊在金钱面前的无足轻重,难过的泪水不争气的流了下来,然后自己跑出教室,留下他们继续争吵,一个一直玩的很好的哥们儿发现我的异常,在校园内追上我的时候,发现我已经泪流满面,面相肯定难看的要命,他扮鬼脸对我说:“跟自己没有一点利益关系,你看把你给气的,不值得,简单粗暴的把事情搞定,怎么都是当坏人,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平,大多数人赞成就行了嘛”。
当我开始把我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时,才发现如果你深陷一个局里,真的很难求取绝对的公平,而我之所以能够避免这样的摆布,是因为我跳出了这个游戏,不是参与者,自然就不怕它的约束。我最初的设定,其实是在压“人性本善”,是在压同学们都是知根知底,会“互帮互助”,到头来才发现,是我错了,我把自己的价值观当成是他们的,他们知我,我不知他们。我以为大家离家千里,会在困难时会抱团取暖,没想到没有遇到任何困难,如此利益面前,一个看似很团结的团队就此分崩离析,这件事,给我狠狠上了一课,一生难忘。所谓的公平,都是自己争取来的,没有人可以给予你。
大学决定考研的那时候,忐忑了一段时间,不知道该选择学校,毕竟我所在的学校,是极普通的一所院校,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坐落在哪里?事实证明,也是这样的不知名,最终帮助了我。
像每一个从普通院校想要考取名校的学生一样,大家从来不会害怕成绩不够,因为成绩是可以努力的,但就是害怕因为招生过程中的不透明,也就是所谓的“黑幕”,让所有的努力付之东流,才是最可悲的。而所谓的“黑幕”,一方面是有的老师只录取推免生,有的则考试后内定学生。所以在报考之前,总会想方设法的各方打听各个学校的招生透明度,公平不公平等。我很早就做了这项工作,把自己列表内的高校,几乎都打听了一遍,最终才确定下来自己所要报考的学校,因为该校全程招生不允许导师参与,只有到入学几个月后,才会分配导师,没有这一层关系的纠葛,就会少了很多顾虑,再加上往前几届考生的反馈,该校风评都很好,毫无差评,所以即便是985,211院校,即便是土鸡变凤凰,我也要舍命拼一拼。
既然考题一样,既然录取规则明晰,既然全程招录透明,唯一能做的就是全身心的努力了。事实证明,我的坚持是正确的,第二年的春天,我顺利的通过了该校的面试,当天公布成绩,被录取了。
正如我所料,其中一位面试老师,是一名知名教授,专业影响力很大,却没有听说过我的母校,于是在我面试的时间之内,我把我的母校给各位考官都介绍一番,虽然有些紧张,但这样的描述我熟悉的地方,多少缓解了一些压力,并说有可能的话,请老师来我的母校所在地,美丽的塞上江南银川来游玩。
转年,那位知名教授真的就来到我的母校做讲座,或许是巧合,又或许是我在无形中起到了推动作用,而在冥冥中,我的劣势,恰恰转化成我的优势,在以后的求学过程中,每次上这位教授的课,我都非常的积极,他的课很精彩,学术做的扎实,我甚至后悔没有选他做导师。
研究生同学中,一共也是24人,除了六名推免生外,其余18名全是通过研究生考试考入的,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学校都不是很知名,甚至是某一省份二级城市的学院,但是他们自信的样子,真的很美,那时我想,如果所有人都以“不公平”定义知名院校的研究生招生考试,我们其中的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完成人生中的跳跃,相反,把所谓的不公平直面打倒,才会让我们安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