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我在其中过程奔波。不过,对于人生生命生活,我有我的根深蒂固的认识,活着就应该向着我们高级动物的本质的幸福感进发,要不然活着干什么?
家庭生活首当其冲。我们先是来自父母的原生家庭,兄弟姊妹皆源于此。当时的时代社会大环境造就家庭的客观条件,即使艰难困苦但是往往也是玉汝于成,血缘血脉相传承,心与心的靠拢造就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浓于水的殷殷涓涓的亲情。有的时候,它是父母口中省下来的麦乳精、水果罐头或者是为人处世榜样示范谆谆教导;有的时候,它是你生病发烧头疼母亲抚摸你的那双神奇的手;有的时候,它甚至是父亲瞪着眼睛严厉的面容;或者是有的时候,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争论拌嘴恼羞成怒转眼间和好如初远胜从前。
成家立业之后,我们生儿育女。幸福感是情投意合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夫唱妇随伉俪情深;也是初为人父人母歆享天伦健康成长;也是齐心协力照顾双方父母亲人天地无私;每当想起暖流从心底源源而来。
工作生活亦应如此。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之后,自尊自爱基础上,那就是好友同学同事,静心精心,共同营造和谐氛围幸福愿景前景。努力工作为自己,应该是打造生存安全保障生活物质支撑的前提条件。只不过,有的人停留在被动的“查,管,促”里埋怨抱怨怨声载道;而有的人则是游刃于制度规矩中增长才智能力提升发展欲望甚至是在挖掘自己的潜能“立功德亲社会”。
相比之下,职业幸福感或者是倦怠感从何而来一目了然——源于自己之心。先是思想观念,因为思想观念决定人的格局决定人的认知水平,当人的认知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或者山坡或者山腰,当然方向会出现偏颇失误;认知水准的高低接着决定人的态度,表现形式则一定是情绪情感价值观;依次顺延,人的情感价值观势必导致人的动作执行力,短暂的外在表现是责任心缺失,接着一定是深层次的行为习惯——学生(孩子)就很有可能是“厌学、逆反、甚至是行为悖逆”;成人(既然是家长家长也就包括教师、工人、农民形形色色的各种角色)就最大可能表现为职业倦怠,责任心缺失等等。无论大人孩子往往都是在“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
找到原因,就要行动落实——认真去学习。正如前面我推荐给大家的无非是读书,写作加深层思考。认真地广泛地持久地阅读经典书籍,若是想做到更加有效果就加入写作方式,通过两种途径引发自己的思考力向着深层的方向行进,激发自己的进取心挖掘自身的潜力,剩下的估计全是收获。
为了证明收获的喜悦,满满的幸福感,找三句原来“断章取义”的读书所得邀大家一起阅读。第一句是《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原来很多人只是谙熟前半句,振振有词说父母在不出去游玩,完整的应该是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第二句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原来很多人只会鹦鹉学舌华严宗《华严经疏》解释:“初心为始,正觉为终。”道理往往大多数的人听在耳内挂在嘴边放在眼前拿在手上,却往往不能知行合一做到有始有终,因此事倍功半半途而废最终功败垂成;第三句是《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原来我们往往只知道后半句,是何意思?当了官好好学习,学习好了去当官?哈哈,我觉得最准确的应该是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科学经验,从中学习不断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再“反哺”,把创新所得的更好的经验应用到发展了的实践中去。
幸福感,就是我们活着让自己充满希望,我们一起充满希望的活着。
也就是说,要想真正找到真实的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到自己的梦想成真,只有一个:学习管理知识,管理好自己,别无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