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的孩子,开始探寻事物的本源:我从哪里来?平时用的东西——手工课上的毛线、身上的衣服、脚上的鞋子、吃饭用的碗碟、喝水用的杯子、装东西的小篮子……它们又是从哪里来?
手工业版块,不是为了做出亮瞎路人双眼的华丽丽的作品,也不是为了详细研究某个手工艺的发展史,而是为了让九岁的孩子,对生活有更深入的、实实在在的体验,简单地说,就是更接地气,从而帮助他们在和天空的链接、和大地的链接这两者之间,寻找一个新的一个平衡点,让两股力量达到一个更加和谐、流畅的合作状态。因此,手工业版块,既不是埋头做手艺,也不是停留在书本的知识上,需要在二者之间,找到那个可以让孩子灵光乍现的点。感谢传统工艺达人振振老师,和手工天使巧萍老师的支持,让这个版块的每一天都无比精彩。
孩子们对自己身上穿的衣服早已习以为常,如果要问衣服从哪里来的?很多孩子会说,从商店里买来的啊。今天,让我们一起,从布、线、毛……一步步追溯,一件衣服到底是怎么来的。
〈一〉纺织——手捻、纺锤、纺线机
初到振振老师的工作室,孩子们立刻就被墙上各种各样的“毛制品”吸引了。
还有墙上袋子里千奇百怪的纤维——各种叫得上名字和叫不上名字的动物毛发、蚕丝、植物纤维……孩子们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原来,线不只可以用羊毛来捻成哦!
孩子们开始动手尝试——
从洗干净的羊毛中抽出纤维。
一点儿一点儿抽蚕丝,其坚韧大大超出了孩子们的想象。
小心翼翼地把蚕丝用手捻成丝线
孩子们学会了徒手捻线后,连门口的牦牛毛拂尘也不放过,拂尘被捻出了好几个“小辫子”。
我们的双手可以捻线,有没有什么伙伴可以来和我们的双手一起工作呢?于是,纺锤华丽丽地出场了,它借助大地的力量,让缠在上面的线在空中不断旋转,我们的双手只要不断抽线、放线,捻成的线可以更多、更快、更均匀。
第一次像童话故事里一样,转起纺锤,时间似乎也在孩子们的手中旋转起来,转出了一个个欢乐的漩涡。
把各色的羊毛纺成线,粗粗细细的手工毛线缠绕在纺锤上旋转,灵巧的指尖让手工线呈现出独一无二的美。
孩子们用陶土和铅笔,做成纺锤。
在徒手捻线和借助纺锤之后,孩子们来使用人类发明出的新工具——纺车。
用纺车做渐变色的线。
孩子们回到学校,把工作记录到主课本里——为什么要纺线?以及如何纺线的过程。
大家还自己总结出了不少纺线小窍门。
献给小纺锤的诗
对比用手捻线、用纺锤捻线和用纺车捻线,各有什么优势?
〈二〉织布
孩子们在学校的手工课上都学习过经纬编,这次,我们在织布机上,来和这些横横竖竖的线一起工作。
梭子在左右手间游走,配合着脚下踏板的起起伏伏。
双人合作的织布,比一个人做更有挑战。
我们织出的布。
让我们记录下——我们和织布机在一起是如何织布的。
〈三〉处理羊毛、牛绒
我们用羊毛捻成线,再用线织成布。那么,让我们再倒溯回去,干净的羊毛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们把从羊和牦牛身上梳下来的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羊毛、牛绒拿来,首先要用混色刷充分地梳理,刷一刷、抖一抖,把毛上沾的草籽、小虫子的尸体去掉。接着我们用纱布缝个袋子,把毛装进去,放在热的肥皂水里反复清洗。
整个过程温度、力度要控制得刚刚好,防止羊毛毡化。
如何在清洗过程中不毡化这些毛?孩子们现在可都是小行家了。
孩子为羊毛和牛绒写的诗——你们从何方而来?
〈四〉鞋
原始人做了身上穿的,还要做脚上穿的。处理羊毛、纺线、织布之后,我们来做适合自己脚的鞋子。
先互相画出脚的形状,设计鞋底。
设计适合自己脚弧度的鞋面。
用牛仔布剪出鞋面。
用面粉和水熬成浆糊。
把旧衣服的棉布剪下来,一层层粘在一起,制成鞋底。
缝的过程中,不时地试一试,合不合脚?
每款鞋都非常有设计感。
孩子们简单质朴的诗句中,流露出和鞋子从未有过的深深的链接和情感。
写一写,如何做鞋。
〈五〉陶器
陶器,帮助人类烧水、煮汤,让熟食有了更多的可能。而用最古老的方法制作陶器,又是一门大学问。
首先是摔泥,把泥土中的气泡拍打出来,防止烧制时开裂。
再把泥块擀平。
孩子们说,好像在做饺子哦。
把“饺子皮”切成条状。
比起用手捏,泥条盘筑法做成的陶器,结实牢固、薄厚均匀,而且方便做较大的器皿,这也是原始人最早使用的陶器制法之一。
接着,我们尝试第二种方式——模仿原始人用编成的竹篮当模具的方式,我们用碗当模具,做了小碟子。
最后,我们用拉坯的方法,把一块陶泥,拉成各样形状的容器。
回到教室,孩子们在主课本上总结出三种做陶器的方法。
陶器,是来自大地的馈赠
〈六〉柳条编
有了布、鞋,盛食物和水的陶器,孩子们开始学习如何制作能放物品的篮子。巧萍老师为孩子们选择了南方比较多见的柳条,作为编织的材料。
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在夏日的榕城折柳、去掉叶子。
从粗柳条枝搭成的底座,一层层往上编,柔韧的柳条在手中上下翻动、穿梭,小小竹篮,就这样在手中诞生。
孩子们对于怎么做柳条编,可是有很多自己的感悟和心得呢。
从羊毛到毛线,再到布,动物带给人类的温暖,从指尖流淌进我们心中;
做鞋,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双脚,一点一滴,去倾听它们的需要;
从泥土到陶器,我们把土地的柔软与坚韧捧在手心,塑出一个个可以容下无限可能的空间;
柳条编,这柔与刚的舞蹈,是我们指尖和植物永不停歇的对话。
手工业,是来自最遥远处照亮我们的光芒,是万有,也是空无;是人类远古的记忆,更是倾听土地、动物、植物的述说;是在大地上生存的需要,也是来自天空更高智慧的指引。
愿如今,这光芒可以再一次照亮我们充满创造力量的双手,照亮我们深爱着万物的心,照亮我们一日日彼此交融、互相启迪的言语和思想,去塑造一个全新的世界。
喵
2018.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