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也谈谈自己多年的读书门径,分享陋见:
人类的整合知识体系是一个倒长的树林,一共分为四层
第一层是土壤源头,能穿越时空终极的真理,真正的经典,全人类古今中外就那么多。比如图中最上面的代表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佛家的《金刚经》,基督教的《圣经》,其实他们说的同一个东西,只是不同的说法,晚清的王凤仪先生,民国的南怀瑾先生,都在尝试把他们打通来讲;
第二层是树干,在有限的时空里面,用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解释这个世界。是一个窗口视角,好像看某个事物一个角度。比如图中KK《失控》讲的整个互联网时代怎么回事,塔勒布用“脆弱—强韧—反脆弱”来解释这个世界(用《道德经》一句话“反者道之动”就说完,这个用了一本书),彼得泰尔用“0-1-N”的三段论来解释世界产业和企业的运行规律;
第三层是树枝,系统性描述了一个学科或者一个核心观念。一如看事物的某一面。比如图中的《影响力》说的是行为心理学,《奇点临近》说的是人工智能,黄仁宇用不同的书,说一个观点——“大历史观”;
第四层是树叶,大部分都是方法论,工具层面的东西,属于实操应用。比如图中的《商业模式新生代》说到的“画布”工具,《精益创业》讲的“开发(产品)—测量(数据)—认知(概念)”这个方法论,《参与感》说的是社会化营销的“三三法则”。
人类知识浩瀚,吾生有涯,看我们一生追求那一层,越往上内容越少,但越难得到。
书山有径,学海无涯,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