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
在炎炎夏日,全国人民都在往东北跑来避暑的时候,我决定逆向旅行,去火炉长沙—— 朝圣!
朝圣的想法,其实根植已久,可以追溯到三十多年前的小学时代。
当时是小学五年级,也是个炎热的夏天,突然发现街角开了一家小书店。要知道,我住在一个小县城,小得不能再小,当时除了高冷的新华书店外,只有书报亭有杂志了。突然出现的小书店,像是在闷热夏天的午后响起的响亮蝉鸣,虽然不像雷声那么震撼,但足够吸引人注意。
我第一时间跑了去。
书店很小,大概只有三十几平。靠墙两面大书架,柜台周围也堆满了未开包的书籍,使得原本不富裕的使用面积更加雪上加霜了。不过整面的书墙也足够让我震撼。整齐陈列着各类书籍,有鲁迅全集,有名家精品小说集,最吸引我的就是一套硬皮装的岳麓书社版的四大名著。简单素雅的硬壳封皮上,简笔勾勒着各色人物,有金陵十二钗,有梁山好汉,有西行四行者,有三国群英。当时虽不全认识,但多少也有耳闻。我自诩从小爱读书,可接触到的都是漫画、杂志,第一次看到这么精美这么高大尚的名著,让没有多少见识的我更加瞠目结舌。
之后的剧情就很简单了,回家找爸妈要钱。1992年,当时的定价不足40元。可对我来说,或者对我父母来说,并非一个小数目。但是爸爸还是毅然决然毫不犹豫的带我买了整套精装,岳麓书社版的四大名著。
后续就不细说了,当时边查字典边读书,挺小的字体边上标注着密密麻麻的拼音。什么读小说入迷把锅烧漏了之类的烂梗,当时确确实实在我身上发生过。后来又买了一本聊斋志异,也是岳麓书社的,又邮寄了一本史记,一本宋十大名家词,同样是岳麓书社的。岳麓书社在我当时的心目中,简直是封神一般的存在。
光阴荏苒。现在的我已经过了不惑的年纪,可心目中对于岳麓书社,对于古典文学的执着热爱之火仍未熄灭。
此次趁着女儿放假,以度假为由,诱拐妻女一同和我奔赴火炉,就为圆我当年的梦——去亲身感受一下岳麓书院的洗礼。
长沙的热辣滚烫真不是浪得虚名。我们来到长沙几乎是昼伏夜出躲避40余度的炙烤。但是返程的前一天,我说服她们母女俩陪我一起去岳麓书社。
在此科普一下,岳麓书院是历史名院,不必多赘述。我心心念念的却是岳麓书社。
在湘江边上,我终于找到了多年魂牵梦绕的地方(在此感谢高德地图)。
门脸不大,却是古风牌匾,尽显底蕴。
进门是几大架书,虽然也有一些流行小说,但靠墙的大架子上还是以古典文学为主,各种通史,各种笔谈,各类考注,浩如帙海。不过仔细辨别,还是略有失望。这些典籍并非只是岳麓书社一家,而是包含中华书局等多个古籍出版社。看了网传岳麓书社日渐衰微,无法扛旗所传不虚。但我私心以为,这有如学者治学,既要有求索为精,舍我其谁的态度,又要有广纳采贤,兼容并包的气度,为此方可精进。
女儿坐在书架前的桌旁,吹着凉爽的空调,安静的刷着手机,我站在整面岳麓书社的书架前,压抑着内心的汹涌澎湃。
面前的一本本,一部部精美的典籍,有船山全书,有曾国藩全集,有沈从文全集,有周作人全集,还有数不清的经史子集。站在这里,我有些庆幸,能够与不同时代的先贤文豪一起思想交汇,如同桌饮酒,举觞共贺;还有些自惭,自己努力不足,所学不深,好多书都是略知皮毛,如浩瀚烟波中只能取一瓢饮,无颜直面先贤;我还有困惑,面对这些珍贵的文字,深邃的思想,有趣的灵魂,如我女儿一代的年轻人,只喜欢综艺、无脑剧等快餐文化,放着金山银山不理睬,满眼只有可乐炸鸡,放眼全国书店,已经不以卖书为主业,都装潢得或奇特或华丽,或餐食出众,沦为打卡所在。挑着看着一会,看着店里仍有几位安静看书的读者,还有两位貌似古稀之年却在争论交谈的老者,更有一幅以史为鉴的唐浩明老师的墨宝,我开始有些释然。历史都是人来创造的,面前的诸位先贤用他们的睿智开创了历史,在他们的时代,有可能未尝不被理解,被当成另类,被嘲笑、被奚落、被孤立、被攻讦。但他们顶住压力,用实际行动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宝贵的印记和精神财富。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女儿这一代人也可以创造出属于他们的精彩故事,在更遥远的将来成为被称道的历史。这就是历史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更不为我的担心而碌碌而沉沦。我要做的就是守护她们茁壮成长!
当然,我自己也要努力,不拖她们的后腿才好。
这,也许是面前的这些先贤对我的开导。想到这里,我虽然衣冠不整(实在是天气太热,故而短衣短裤),但仍在心中向面前的诸位先贤深深施上一礼,是为朝圣。
附:书店本有二楼,但是为咖啡吧消费区,没有逛。为表达对书店的支持,选购了一本浮生六记,以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