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你一个在等儿子上课外班的大学舍友,聊天,跟她说起:我说我现在挺害怕跟陌生人相处的,性格孤僻,固执。她很诧异的来了一句:你脾气那么好,哪里孤僻了。性格好不代表性格开朗,喜欢交友。
翻阅了下自己的手机,想想自己好像几个月没有主动跟人发过微信和打过电话了(妈妈和老公除外)。不仅如此,有时候听到电话铃声,尤其自己在专心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不管来电的是谁,都会升起一股厌烦和草草挂断电话了事的沟通模式。
是因为自己性格冷感,还是年纪呢?或者两者兼有。回想下,与人沟通最顺畅的年代,似乎是手机出现前,那个书信来往的年代,现在大家都热衷微信语音,可我基本上从来没发过语音,除了和家里的小侄子侄女聊天,因为他们暂时看不懂字。虽然辗转搬家几次,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拿一盒子的书信都还在的,不过也没找到再次打开它们读的兴致了。
这么想自己也算不上天生凉薄和冷感的人,只是不太擅长热络的寒暄。借助口头语言,对我一个口舌笨拙,也没有想过要好好修正的人来说,也不太熟悉或者需要主动交往的人交流,就成了粗浅的寒暄和尬聊。结束一段职业生涯,离开原来的同事,自己就再也没有欲望来问起原来工作中的种种,这就是一种离开了就消散了的场景化的交情,只有在那个特定的时空中才有交流和交往的意义,离开了意义就不复存在了。
想想自己是一个很注重内心体验和主观感受的人,一直理念是做一个忠于自己认知和内心的人(虽然很多时候被人认为是一种没必要的固执),所以对于我来说,强化认知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就会偏离太远。
想起昨天下午一件小事:由于网购的一个产品我认为它质地和花色与描述的有偏差,在填写具体退货理由时候,我就实事求是的反馈。然后客服就来了,你能改为“七天无理由退货或者不喜欢吗,我们产品质量没什么问题的。”较真的我自己看了下别人对这个产品的评价,有不少说“质量一般,不值这个价钱”,然后我说“我实事求是反馈,质量确实很一般”,然后客服依旧纠缠“你改一下这个对你没什么损失,我这边的话是要扣钱的”。听了这个后,我纠结了下“为了这个小事情让你扣钱,是不是真的是我不讲道理”、“可是我忠于自己的内心,买个东西做个合理的评价都不行啦,都剥夺和触犯了别人的利益”。或许很多人会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算了。但是我却想忠于自己的内心,如果什么事情都息事宁人,只会助长别人的势力。于是我没有修改,然后终止了聊天。
现在想想,自己与人交往好多时候都由于自己内心固有的想法,让别人认为是固执的,不好讲话的人。从一件件纠缠小事,每个人都固守自己利益,真心觉得做自己,说出自己的想法,是那么的难。
何其庆幸的是,对于不注重不善于聊天的我,总会有一两个朋友不离不弃的。总有人能接受我在匆匆挂完电话,开始与我微信文字聊天的模式,虽然耗时,但是文字让我觉得更有温度和更能表达情感。
上周六,睡眼朦胧间接到一个发小的电话。他从我微信上扑捉到我要怀孕的信息,作为已是两个孩子且是医生职业的它,一大早在加班的路上跟我聊天半小时,一直到进医院大门(不值得提倡哈)。说实话,一般我俩对各自微信都从不点赞的,上次联系他是4个月前,家里发洪水,我打不通爸妈电话,他比我离家近,亲朋好友多,于是让他帮我联系人,了解洪水情况。
可就是星期六早上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电话,带给我莫大的惊喜和幸福感,他从过来人和医生角色告诉我什么不能吃,什么不能做...等等,这或许就是生命中终极追求的纯碎的友谊,他不需要寒暄,无需客套,也没有彼此之间付出和获得的对等与否的计较。它就简简单单的存在在哪里,就算我怠慢或者忽视了他,或者他怠慢或者忽视了我,彼此都不会计较的。
于我,或者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它带来的是一份真正的踏实和安全感的友情。让我知道,除我亲人外,还有人在自己不管处于什么境况,都会伸出援手和关爱,当然不是万不得已,各自也不会给这份简单的情感带去困扰,这就是我所真正渴望的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