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阅读打卡-0617】
【认知突破卡】
1.阅读书目:《把时间当作朋友》 第三章(李笑来 著)
2.卡片内容:
概述: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时间越来越快”的感觉,在这种感觉的驱使下产生很多不必要的焦虑。而李笑来通过“事件-时间日志”的方法,提升了对时间的精确感知,也因此更容易制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进而提升了目标达成率,最终战胜了这种“时间稀缺”的焦虑。
启发:在《稀缺》一书中,经济学家穆莱纳桑和心理学家沙菲尔两位作者根据对穷人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理论:当人们感到缺少某种东西的时候,他们的大脑会陷入一种“稀缺心态”,这种稀缺心态就表现为:消耗人的脑力和意志力,减少大脑注意力的“带宽”,令人们的视野变得狭隘,洞察力下降,缺乏前瞻性。英明的、注重长远利益的决定需要认知资源,而贫穷、缺时间、缺朋友会减少我们可以利用的认知资源,导致我们更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
我在想,当我们抱怨“时间不够用”或者“时间很赶”的时候,也许并不是可用时间真的“余额不足”。而是基于“时间好像越走越快了”这种认知上的惯性,使我们产生的错觉。但这种错觉却实实在在地给我们制造了“稀缺的心态”,削弱了我们的思考能力和执行能力。
怎样杜绝这种“时间不够用”带来的“稀缺心态”呢?李笑来告诉我们,可以通过“事件-时间日志”的方式来提升自己对时间的感知精度,让自己对事情的时间开销有越来越准确的判断,让心里有底气,更从容,从而节省不必要的认知资源消耗,保持思考和行动的专注。
在使用“事件-时间日志”的时候,可以结合采铜提出的采铜法则来对自己的时间配置进行统计、回顾和优化。采铜法则认为:当我们评价一个事情值不值得去做、应该花多少精力去做的时候,应该抛弃单一的视角,而是分从两个不同的维度来看,一是该事件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认知、情感、物质、身体方面的收益皆可计入),即「收益值」;二是该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对我们的影响会持续地较久较长。
两个维度结合起来就可以划分出四类事件:
1.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如学习一种思维方法
2.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如吃一顿大餐
3.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如练习一小时书法
4.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如漫无目的地刷朋友圈
采铜法则建议我们多做长收益半衰期的事情,就算事情本身的(单次)收益值不高,只要收益值能够持续累积,就可以实现量变带来质变。
因此,我们在做时间记录的时候,不妨按照采铜法则对事件进行分类,看看自己的时间投入是否向长收益半衰期的两类事件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