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一个家长的短信。
还有两个家长也是这样的困惑。
于是我找到了李镇西老师的一篇文章,部分语句,分享给大家。
常常有这样的家长,第一天领着孩子入学,便对老师说:“我这孩子交给您就放心了!孩子犯了错误要打要骂随您,我决不袒护!”家长说这话时,脸上的表情绝对是真诚的。还有的家长,常常到学校向老师告孩子的状,“控诉”孩子在家里的种种“罪行”,末了往往说一句:“您帮帮我吧,我的孩子就听老师的话!”
每当遇到这样的家长时,我都会为自己能被他们真诚信任而感动,但同时也会感到不安:如果家长仅仅用“托付”和“告状”与我“配合”,我的教育能够成功吗?我毫不怀疑这些家长对老师、对学校教育的厚望,但这种“厚望”背后隐藏着一种令人忧虑的东西,这就是同样作为教育者的家长的失职。
是的,家长也是教育者!
一个孩子考上大学乃至以后成就一番事业,这首先要归功于其父母。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伴随终生的老师。
家长会上,我也会对家长们说:“我们有着共同的使命一一教育孩子,而且我们的教育对象完全一致,那就是你的孩子!我们都希望他们能够越来越好!”
这个世界上唯一和孩子没有血缘关系却和父母身份一样的只有老师。
父母身份。对。老师就是父母。
老师不仅仅对孩子只有期待。要说期待的话,可能你的朋友、萍水相逢的路人,也都希望孩子能够好好成长。
可老师除了期待,还多了许许多多别的情愫。
比如幸福
当你上完一节课,抿了一下嘴唇,四处张望的时候,孩子已经接了一杯温水送到你手中:“老师,喝水!”时,满满幸福感。
当你去下眼镜,摸摸左口袋,又翻翻右口袋,孩子递过来一个眼镜布:“老师,你用着吧!”时,满满幸福感。
当你准备去盛饭时,孩子直接把已经盛好饭的饭盒和你交换:“老师,吃胖点!”时,满满幸福感。
当你生病嗓子不舒服时,办公桌上一盒菊花:“老师,猜猜我是谁,猜完别忘记喝!”时,满满幸福感。
中秋节的一个小月饼,社团回来的一个纸质花,端午节的一个小香包,等等等等,老师会幸福。
这就像在家里,孩子亲昵地在你怀里撒娇,你也会幸福一样。
比如生气
当孩子在班里调皮,谈话还无效的时候,老师会生气。这就像在家里,当孩子一次次犯同样的错误,你也会生气一样。
比如焦虑
当孩子上课经常走神,作业不认真,应付,大好的时光就这么匆匆流逝,老师会焦虑。这就像在家里,你看到该写作业却躺沙发上吃着零食看着电视,喊几次还无动于衷,你也会焦虑一样。
比如失望
当反复教育无果的时候,尤其是投入最多心血的孩子,谈话次数最多的孩子,上课关注最多的孩子,老师会失望,这就像在家里,当你一次次信任孩子下次会进步,可依然稳定着自己的名次,你也会失望一样。
比如不放弃
老师会幸福,会生气、会焦虑、即使很失望,但依旧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只要孩子还在班里坐着,老师就会选择不放弃。这就像在家里一样,不管犯了多大的错,你始终不会放弃一样。
所以,这个世界上,老师和家长,因为身份一样,目标一样,对象一样,那么过程中,一定要并肩作战。否则绝不可能收获相同的结果。
因为我们都知道,不同向,必定不会在重点相遇。
记住,你们也是教育者。
杰出教育家马卡连柯给家长们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
“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附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的人,你们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意义。你们神色上的一切转变,无形中都会影响儿童,不过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如果你们家庭里粗野暴躁、夸张傲慢或酩酊大醉,再坏一些,甚至侮辱母亲,那么你们已经大大地害了你们的儿童,你们已经对儿童教育得很坏了,而你们的不良行为将会产生最不幸的后果。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