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字的草稿是在参加完俊哥哥的葬礼后列在本子上的,一直没有动笔整理,拖延到如今。
不是迟迟暮年的年纪,也没有生过重病,或者其他经历过与死亡擦肩而过的事情,就谈“死亡”似乎有些自大和浅薄。
但的确是参加俊哥哥的葬礼上,第一次深切的严肃的审视“死亡”这个词。
俊哥哥是一年半之前认识的,我参加过他组织的几次活动,因而结识和熟悉。告别会上,随着家属的悼词,忆往昔种种与俊哥哥的点滴,忍不住落泪下来。俊哥哥非常有才华,参加活动时,总是周到照顾我,我比较内向,不爱说话;日常私下交流,待我总是一副大哥哥的样子,提醒和点拨我,鼓励和支持我。
事情发生的很突然,我在过马路等红灯时,看到群里的消息,一个群友问耿哥,最近有没有见到俊哥哥,问他的事是不是真的?然后发了一张截图,是他朋友发的俊哥哥照片,配的文字是,昨日他还在工作,今天已远离家人亲友去了天堂的话。
长期熬夜加班,猝死。我在马路边上,啊了一声。那个“昨天晚上”我还微信发消息给他,前几日和他联系,俊哥哥说要帮我好好写篇专访帮我物色个好男孩。
我是第一次去殡仪馆,无心观赏风景和建筑,就是想着再送俊哥哥最后一程。见到嫂子和他妹妹,哭红的的眼睛,一开口就止不住的流泪。送俊哥的同事朋友很多,xx厅前摆满了花圈,站满了人。看着挽联上的字,我禁不住在想,要是我死了,会有几个人来送我最后一程,会写什么话。
13岁的时候,我念初一,冬天,外公突然过世了。爸爸打电话跟我说的时候,我脑子一片空白,似乎被外面的空气凝结了思维,困住不能动。邻居们都说,三天没出门,人就殁了,你看看……
2008年汶川地震时,还在山东念书,全国大部分都有震感,但山东的确距离较远,宿舍和教学楼也没有高层,因而没什么特殊的对于死亡和恐慌的体验。听到这个消息时,起初是震惊,不相信,四川和西安的同学传来各自学校的各路消息,后又变为担忧。给家里打电话,妈妈说,三爸家的墙被震塌了。
后来甘肃地震,各地区的地震新闻……
第一次听到,是震惊,是担心,看着新闻里那些图片,视觉冲击上很心酸,难过,又觉得无能为力。对于天灾人祸的束手无策和无可奈何。感念到人的渺小。
后来听多了,死亡人数从新闻里报道出来,只是一个数字,遥远的数字。是人心变得冷漠,还是真的太遥远了?
看过一部法国片子,《优雅的刺猬》,里面有句台词是:一切戛然而止,这就是死吗?再也看不到你爱的人,再也看不到爱你的人,如果这就是死的话,那真的跟大家说的一样,是个悲剧。
是的,一切戛然而止。
它不同于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让人无法相信和措手不及。
它不同于有自主选择的自杀。
猝死,没有任何选择和商量的余地——戛然而止。来不及对妻子说声“爱你”,来不及多看你一眼,来不及再握一次你的手,来不及再抱抱你。
自己身边的朋友突然离世,才真真切切感受到“死亡”这个词的存在和意义。虽然我们都经历过人生中的许多坎坷与自然灾害,但在生离死别面前,这些都显得非常渺小,对于血亲来说更是成倍放大的残忍。哭泣和言语,只能表达千万分之一的悲痛。说不出的才是症结。
有个曾患抑郁症的朋友说,患病期间,曾有过很多次的念头去结束生命,后来治疗改善后,才觉得,死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而活着,很艰难,真正艰难的是活着的人。想再去看一遍余华的《活着》。
因而,活在当下,享受当下。如果痛苦,也只是一阵子。如果幸福,千万记得好好享受,不要焦虑。想要的事,现在去做;想吃的美食,赶紧去吃;想爱的人,抓紧去爱,在你还有机会还有能力去爱时。
Do it now。
END#
生活苦了吃颗糖,能一个人精彩,才能与世界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