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产品经理,给研发挖坑几乎是"必备技能",尤其对于新人,连环挖坑是常态,为什么老司机少挖坑,而新人的小铲子从来没停过。
从我遇到情况看来,主要产生有以下几点原因:
1、业务不熟或者了解的不够深入,关联性和耦合性不能面面俱到,导致一个需求一个坑;
2、产品经验不足,考虑问题不能面面俱到;
3、思维完备性缺陷,思考问题的方式没有自成体系;
针对以上几种情况,有多种方式可以改善,我总结了一种看似比较笨,但是确实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方法——需求缺陷记录簿(名字是土了点)。
这种灵感来源于学生时代的错题本,举一反三的思维。
STEP1 记录
简单的说,就是在实际项目经验中,将你自己挖过的坑,或者已经挖了但是别人没跳发现了的坑,全部记录下来,做好整理归类。
我自己会按照以下字段做成列表
1、需求日期
2、需求模块
3、需求缺陷内容及描述
1)需求原本的描述
2)别人质疑的问题
4、原因分析
5、改进方案级所得
6、备注(配图)
文字记录表述能够越真实的还原实际场景和问题越好,不要嫌弃写得太繁琐或者太多,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写得细,之后反思来看才能准确回想和定位问题,因为有时候可能只是一个很细小的需求问题。
STEP2 回顾
记录一定要及时且勤于记录,这样的记录前期当然会花费一些时间而且,不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只要能够时时回顾这些曾经挖过坑的需求,尤其是评审或者需求分析时,别的同事质疑你的那些问题,要想以后和研发"撕逼"不落下风,总结经验教训必不可少,久而久之相同的问题,一般不会再犯。这也是积累产品经验的一种方法,你会发现以后记录低级问题的情况会越来越少。
这里还有个引申的思考方向,可以帮助自己能更好地完善,就是被说烂了的“换位思考”,说的很多,真正能做到的却很少。
一个需求评审会中,市场考虑如何拿出去吹,卖的更好,回款更多;研发考虑如何最快实现;运营考虑能不能带来更多的流量和好看的数据等等。而正是因为角度的不同,切入这个需求的点不一样,可以让其他人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所以通过换位思考,我们从其他职务的人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或许能发现之前忽略的问题。
STEP3 总结
最后一步光记录是不行,小时候老师也说了问题要举一反三,1+1=2知道了,2-1=?就不知道了,那这个需求的坑,还没有发挥最大价值。
通过一个问题,能够触类旁通解决所有类似问题,并且抽象出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才是这个需求缺陷记录簿 的真正功用,记录只是手段,要想解决前文所提到各种挖坑情形,最终还是要落点到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打造一个考虑周全的思维大脑。这一点,我也只是刚起步,正在学习中,但是这个方法带给我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我的缺陷簿更新的频率越来越低,而曾经困扰我的问题,如今一眼能看穿问题所在。
最后附一张我缺陷簿当初第一条缺陷需求,显得稚嫩,但是也是意味着一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