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鸡鸣寺一墙之隔的就是玄武湖。其实在明朝之前,鸡鸣寺和玄武湖是相通的。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扩张南京城的范围,玄武湖从此成为明南京城东北城墙外的护城河,把城墙建到了玄武湖南岸、西岸一侧,使玄武湖与主城区及覆舟山、鸡笼山之间多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彻底改变了六朝以来南京城市北部山水相连的视觉景观,同时也阻断了玄武湖此前与长江的连通,使玄武湖的水面进一步缩小,湖面仅及六朝时期的三分之一。同时在紫金山和玄武湖接合部建太平门一座,又在太平门外建“太平堤”(现成为龙蟠路一段),并将玄武湖紧贴钟山西麓的一片湖面隔为“中湖”(现“中湖”遗迹还保存于白马公园内),从而彻底把原先连绵一片的钟山—玄武湖区域人为分成两地,改变了此前这一地区千万年以来的山水格局。
朱元璋承继了南京六朝古都的盛名,却改变了玄武湖的格局,自此后玄武湖不再和帝王相关。想来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应该愿意看到此结果。相传当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至金陵时,几个陪同的望气术士见金陵四周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说:金陵有天子气。秦始皇一听大为不悦,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并将金陵改为秣陵,此时的湖泊更名为秣陵湖。
秦始皇改风水成就了秦淮河,但玄武湖却仍旧是玄武湖,金陵仍旧是金陵三国时东吴孙权定都金陵,开创南京帝都的先河,之后的东晋、宋、齐、梁、陈共六个朝代,皆以南京为都城,所以南京又称六朝古都。后来南唐也以它为国都,改称为江宁府;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太平天国革命军攻下南京后,定都于此,改为天京;最后,民国时蒋介石也定都南京。如此算来南京最为帝都的历史可谓悠久,但凡是定都南京的朝代都未繁盛,难道冥冥中真的和秦始皇引淮水去南京有关?
历史如风云,至今不过是茶午饭后的谈资而已。如今秦淮河和玄武湖已然成为南京的城市名片,让我们这些外乡人流连忘返。
历史上,玄武湖曾经有许多名字,譬如玄武湖在三国时期称作后湖、北湖。到了东晋到南朝时期,玄武湖先后有过昆明湖、饮马塘、练湖、习武湖、练武湖等名称。
六朝时期,玄武湖成为封建帝王的游乐之地。出于帝王都四神布局的需要,又由于刘宋元嘉二十五年(448年)湖中两次出现黑龙,因而又称玄武湖。玄武湖之名自此而得。
玄武湖的人文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六朝时,成为皇帝操阅水师的场所,并被辟为皇家园林,南岸建有华林园、乐游苑等皇家宫苑;北宋时,江宁府尹王安石废湖还田,玄武湖因此消失二百多年;元朝时,经过两次疏浚,玄武湖重新出现;明朝时,设为后湖黄册库,系皇家禁地;清末举办南洋劝业会时,开辟丰润门(今玄武门),玄武湖成为游览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玄武湖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玄武湖呈菱形,景区总面积5.13平方千米,湖面面积3.78平方千米,湖泊被五洲(环洲、樱洲、菱洲、梁洲、翠洲)分为三大块,北湖(东北湖、西北湖)、东南湖及西南湖,北湖水较浅、西南湖水最深、东南湖其次,湖内由湖堤、桥梁和道路连通。玄武湖属于浅水湖泊,水源来自紫金山北麓,主要入湖沟渠有7条,并与护城河、金川河、珍珠河相通,担负着生态景观、市民休闲、观光旅游、城市防洪排涝、城区河道生态补水等综合功能。
我和儿子第一次游玄武湖是在登临明城墙之后,由解放门进入,因脚力和时间限制,我们选择了最方便的坐车游湖,虽然美景不断,但却是过眼烟云,转瞬即逝,所以被不推荐。为弥补遗憾,我和儿子游览完牛首山之后,又在南京站前打卡,欣赏了玄武湖日落的美景。
夕阳下,湖水波光粼粼,湖岸边高楼林立,倒影在湖水中呈现,被夕阳镀上了一抹金色。近岸边,两座伸去水中的木制观景平台上坐着两位观日的摄影者,一位专业,一位业余,却都专注如僧,成为我影像中的主角。或许是因为我们都喜欢这夕阳中玄武湖的韵味吧!大气而静美!
时值中秋,因玄武湖赏月让园内游客如织。我和儿子第三次游玄武湖是在八月十六的傍晚时分。这一次是由玄武门进入的。高大壮观的玄武门灯火辉煌,湖面上游船荡漾。随着不算拥挤的人流一路闲庭信步,沐浴着湖面温润的风,看着彩灯如天上的星光坠落凡间,将美景摄入镜头,如此悠闲的行走让我几日来旅途的疲惫悄然而去。
因为我们入园的目的是去莲花广场看音乐喷泉,所以沿湖行至目的地就停了下来,在广场边的看台上找了一处居中的位置坐下来,静等乐起泉涌。广场上已经会聚了很多人,有的在打卡拍照,有的在闲坐聊天,有的在看娃享乐……湖水中凌波而立的荷花仙子早已看惯了这人世间的繁华,仍旧风轻云淡地迎接钟山满月的如期而至。
五彩喷泉随着高昂欢快的音乐起舞,人们的欢声笑语也随之荡漾在漂满游船的湖面上和广场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描绘的大概就是此场景吧。音乐喷泉虽然不惊艳,但却被感动了。
音乐喷泉结束后,游人们逐渐四处散去,返程时见许多年轻人都聚拢在一处河岸边,知道是在打卡玄武湖官网上荷花仙子手托满月的照片,于是也挤身其中,留下一张不算完美却无比自豪的图片。原来只要有热情中年也可以瞬间回到年少轻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