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后是否和父母同住”这个问题,是很多情侣在步入婚姻时,面临的世纪难题之一。
和父母同住,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可能会让家庭关系矛盾重重,因此,也让很多人望而生畏。
而做为步入中年的我们,面临着给父母养老的责任和抚育子女的压力,三代同居就成了很多家庭的不二选择。
于是问题不再是,“你愿不愿意”,而是“你要怎么相处”。
三代同居的生活下,如何让三代人真正拥有幸福感呢?
今天,我想认真聊聊这个话题。
01三代同居,大势所趋。
年初的时候,4楼的黄伯加入了“隔代育儿”的大军。
黄伯原来在事业单位是个中层,部门里年轻人居多,他深知年轻人打拼不容易,心疼嫁到外地的女儿,一心想帮女儿减轻点经济负担。退休后,和老伴商量,一起去帮女儿带孩子。
外孙上小学一年级了,女儿女婿是双职工,正点上下班没法接送孩子,女婿父母又早逝,孩子只能送托管中心。外孙挑食不爱吃饭,一个学期下来,个头和体重都不见长,女儿正犯愁呢,黄伯自告奋勇,女儿女婿喜出望外。
可是好景不长,五一还没到,黄伯和老伴借口家里房子要装电梯,打道回府了。
前两天,小区里碰到黄伯,问起他什么时候再去女儿那,黄伯叹了口气,说道“人老了,就得认老,年轻人有他们的想法,我们跟不上,还是在家呆得自在。”
原来黄伯有心事了,他自嘲是不领工资的“男保姆”,把自己一点余力都花在给孩子分忧上,但却并不讨喜。女儿女婿埋怨孩子被老人宠溺,变得任性自私。
他主动请缨为女儿分忧,在女儿眼里却是有过无功。平日委屈、寄人篱下、失去自由的感觉超过了含饴弄孙之乐,他只得回到自己的家透口气。
他也没法撒手不管儿孙,只能在心情缓和一段时间后,再迎难而上。但内心仍满心忧虑,不知道三代人同一屋檐下,能住多久。
如今,生存压力很大,买房可能举全家之力,带孩子也是。多数的夫妻有了孩子之后,就要面临“谁来带娃”的难题。
1) 妻子选择当全职妈妈;这背后的结果是妻子职业发展的停滞,和丈夫养家压力的增大。
2)请保姆带娃;同样是问题多多。一是保姆工资紧逼工薪层,可能妻子上班的工资还不够请保姆的。二是好的保姆难寻。新闻报道里,保姆虐童事件时有发生,让大家对保姆更加望而却步。
3)借力老人来带娃,是多数人无奈的选择。
老人带孩子是很普遍的现象,三代同居已经成为社会化问题。
02 隔代育儿,槽点满满。
三代同居,会遇到生活习惯上的差异等难题,但最大的问题无疑是隔代育儿。
在看待老人带孩子问题上,大家似乎都形成了共识,老人教育方式落伍,是“科学育儿”的天敌。
理由大概有这几个:
1) 无原则的爱。
孩子的天真无邪,让老人们爱不释手。孩子一哭,老人们就失去原则,无论对错,千依百顺。
孩子容易养成任性的性格,无节制吃零食、无节制看电视、需要喂饭等各种不良生活习惯。
老人溺爱、包办太多会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自信心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动手能力,独立性差等不良性格。
2)隔辈亲,远父母。
老人在养孩子的过程中很享受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感,不明智的老人还会挑拨子女和孙辈的关系,一心就想把孙辈拢在身边,父母管教孩子因为不亲则不服,造成了“隔辈亲,远父母”的尴尬局面。
3) 精力有限,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老人身体再棒,也追不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尤其是孩子每天上蹿下跳,老人看护孩子体力和精力都显乏力。因此老人带出去的孩子,常常都坐在推车里,或者抱在怀里。限制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孩子的互动性少,属于安抚型教育。
03隔代育儿,不乏好处。
尽管隔代育儿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很多好处。
1)舐犊之情,安全可靠。
因为血亲关系,年轻父母可以放心将孩子托管给老人,不用担心拐骗、虐儿。老人带自己的亲孙,除了尽心尽力,经济支持也绝不含糊,孩子享受的待遇远远超过保姆所能给予的。
2)时间充裕,老有所为。
老人退休后,有充足的时间,比起年轻父母带孩子,更无后顾之忧。此外抚养孙儿带来的乐趣,也会让他们实现从退休中的转换,继续老有所为。
3)隔代亲昵,老有所乐。
三代同居生活下,孩子和老人相亲相爱,让老人获得了身心的愉悦感,有利于老人们的身体健康。
没人愿意苛责父母,但在生活中难免情绪化,而沉浸在情绪中的我们,就无法客观地看待隔代育儿的优缺点。
04趋利避害是理想化的状态,我们能做的是让利大于弊。
前几天,在小区遇到一个妈妈吐槽老人,她是一个怀上二胎的妈妈,带着大宝在小区溜达,吐槽的关键词是:压抑,不满。
她说,婆婆煮菜总是区别对待,晚上老公回来的时候婆婆总是煮很多菜,而中午就只有剩菜简单对付一下。
跟老公抱怨,老公显得左右为难。抱怨的多,但一直没有改善,心里就滋生出了很多怨气。
于是,我问她:“既然这么不开心,你可以和你老公搬出去住啊。”
她回答:“我也想啊,可是我婆婆之前答应给我们买一套房子,现在又不出钱了,我们没地方住啊。”
我说:“既然你婆婆不买菜,你中午可以自己买点爱吃的菜啊。”
她回答:“我没上班,也没啥钱啊。”
我问她:“你们在公婆家吃住,有给他们生活费吗?”
她摇了摇头。
……
我默默地把心里想怼她的话咽了回去。
《奇葩说》里有一期,家产200亿、坐拥明斯克航母的富二代戚帅在节目里吐槽,说父亲的高度掌控欲让他活得没有幸福感。
高晓松犀利地点评道:“做为一个男人,要有一以贯之的世界观,不能要自由的时候,把西方那套拿出来;要钱的时候,把东方那套拿出来。”
这句话真是戳中了无数年轻人的痛点。因为自己的利益和方便,用两个兜揣着不一样的法则来生活。
一边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供养,一边痛苦万分地吐槽父母的禁锢。
正如蔡康永的疑问:“你都已经尝过独立生活的快乐了,为什么还要回来在父亲的笼罩之下?”
身为成人,做每一个选择,都要看到随之而来的利弊,并且为选择承担代价。
而且,我们要明白,没有一个选择是只有好处的。
趋利避害只是理想化的状态,我们能做到的是求同存异,让利大于弊。
没人愿意苛责父母,但在错误的思维方式下,难免会一叶障目,看不见父母带给我们的好。
05在“求同存异”的原则指导下,建立和老人间的和谐关系。
1) 不要过多烦恼;
没必要和其他家庭攀比,担心自己没有亲自照顾孩子,孩子会不优秀。每个孩子成长轨迹不同,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最大限度地创造出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不要高估自己的育儿能力;
育儿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年轻父母缺少育儿经验,应该多维度进行学习。书本上的经验很多是间接经验,而老人的经验很多是直接经验。二者结合,灵活运用,才能实现育儿的最优化效果。
3)尊重老人的智慧,建立良性沟通方式。
要正视老人的传统智慧和经验,不要盲目地推翻。当在育儿方面遇到矛盾时,要多沟通,少争吵。因势利导,通过聊天或者打比喻等迂回形式把先进的育儿观念传递给老人。
4)“白加黑”的双赢模式;
老人带孩子不等于年轻父母可以当甩手掌柜,要主动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
白天职场工作压力大,不一定要事事亲力亲为,老人白天带娃,管吃管接送。
年轻父母晚上管睡管教育。下班后多陪孩子,用年轻人特有的活力和新奇思维吸引孩子,去引导塑造孩子。
5)给孩子“感恩”和“孝亲的榜样教育”;
养儿方知父母恩。一代父母养育一代子女。三代同居生活,会让孩子亲眼看到自己如何和长辈相处的,从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学会感恩和孝亲。
划重点:
1)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永远是第一责任人,不要把养育上的问题都归结于老人的教育。
2)时代和观念不同,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年老父母来思考。
3)在教育上的分歧,应该由年轻父母来主导,在求同存异的思维下,和老人及时沟通,迂回影响老人的育儿旧观念。
4)发挥两代人的育儿优势,共同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受益,实现育儿的“双赢”。
三代同居只是阶段性的,我们既要珍惜与孩子亲近的这几年,也要珍视与老人相处的这些年。
这段三代同居的时光,一定是我们生命中最丰盈的时光。
我们要努力去实现的是,孩子的童年幸福,父母的老年幸福,还有我们的中年幸福。
我们能给父母最好的爱,是“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柚妈爱叨叨 :
记得生完孩子的时候,问过一个朋友关于选择如何带娃的问题。她给我的回答至今记忆犹新,她说:“不论你做哪一种选择,前面一定都是困难重重。”
原来我们已经到了一地鸡毛的阶段,我们的烦恼不是来自于和不和老人同住,而是来自于生活本身对于我们的考验。一个人带娃、和老人一起带娃,都一定免不了各种酸甜苦辣。
而我们真正应该做到的是,不论生活给我们发一副什么样的牌,都努力把手中的牌打好。
相信自己有面对人生各种难题的勇气,有解决各种难题的能力,这才是我们中年人生豁然开朗的秘诀。
换一种生活环境,未必会幸福。换一种心态,一定会不一样。共勉!